摘 要: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讓幼兒喜歡上讀書,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幼兒園的重要教學目標。從如何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入手,對改進幼兒閱讀教學有拋磚引玉之效。
關鍵詞:幼兒;早期閱讀;興趣
幼兒語言發展和書面語言學習的關鍵期是3~6歲。早期閱讀是從興趣入手,以配圖書籍為主,以讀、聽、說、玩等多種方式綜合運用來進行。早期閱讀可以萌發幼兒愛讀書、好讀書的情感,提高閱讀能力,為幼兒獲得知識、開闊視野打開一扇大門。尤其是大班的幼兒,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為他們即將進入的小學階段和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閱讀目標啟蒙性、閱讀內容直觀性、閱讀方式綜合性是幼兒早期閱讀的主要特點。這是由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的,在閱讀的材料、方式和效果等方面都有所呈現。比如,有的小孩子看見色彩鮮艷的書就很好奇地拿起來翻閱,看見認識的字就不由自主地讀出來等等,這些雖然只是他們開始接觸閱讀的簡單行為,但對幼兒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閱讀了。只不過還是幼兒早期閱讀的開始,閱讀活動很盲目,隨意性較大,基本上完全依賴父母。因此,幼兒早期閱讀離不開教師和家長的正確指導和培養。
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從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入手,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
一、讀與說相結合
幼兒園的閱讀區要布置得安靜而又溫馨,墻壁上掛圖的顏色和內容要有利于幼兒安靜,書架上擺放符合幼兒閱讀水平的平時喜歡看的圖書。在閱讀區孩子們可以自己挑選喜歡的書籍,在寬松的閱讀氣氛下,采用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自由討論、暢所欲言,滿足他們交往的愿望,也加強他們的口頭語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指導幼兒進行有目的、有意識地閱讀,比如針對故事情節提出1~2個簡單的問題,讓孩子們自己找出答案。每天我在班里都要推選幾位幼兒當“小明星”,到大家面前朗讀自己學會的兒歌、詩歌,講故事等。幼兒為了得到老師和小伙伴的夸獎,就會更加認真仔細地聽講。這樣既激發他們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又調動了幼兒聽說的積極性,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幼兒也加深了對閱讀過內容的印象。
二、閱讀活動與識字相結合
由于小班的幼兒自己只能認讀的漢字很少,教師的引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我不是孤立的讓幼兒識字,而是盡量選用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幼兒圖書,調動幼兒閱讀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情感,進而提高幼兒的閱讀和識字興趣。比如,我在小班設計了許多生動有趣的識字游戲或播放幼兒識字軟件來輔助教學,學習氛圍濃厚了,幼兒的識字興趣自然就容易激發。如,“螞蟻搬豆”游戲,請幼兒當小螞蟻,字寶寶當豆豆。游戲開始,教師以媽媽的口氣對小螞蟻說:“孩子們,天冷了,你們去地里搬豆豆回來過冬吧。”幼兒學小螞蟻一個跟一個到黑板前取一“顆”“豆豆”,跑回“媽媽”身邊,告訴媽媽自己“搬”回了誰,說對了,請全體幼兒給他拍拍手,說錯了,請小朋友糾正過來。幼兒通過這些活動認識漢字、學習說話,進而對閱讀進一步產生興趣。
三、閱讀與看圖相結合
在小班幼兒的教學活動中,我發現色彩鮮艷、畫面有趣、情節動人的圖書對他們最有吸引力,產生的興趣更持久。為了讓他們順利沉浸到幼兒讀物的閱讀中,我把兒童讀物的配圖作為突破口,將圖畫符號轉換成語言文字符號,讓他們在看圖、說圖、讀圖的過程中達到輕松識字的目標。在看圖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個別指導,在“看、想、說、讀”四個方面下大力氣。如,《猴子學樣》,講述完前三幅圖片后,教師提問:“老爺爺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讓猴子把帽子還給他呢?你想到了嗎?”從而引發幼兒思考。幼兒想出的辦法,只要合情合理就要當面及時表揚。這樣,就能調動幼兒的創造力,編出各種各樣的故事結局。
四、閱讀與活動相結合
直觀思維是幼兒思維活動的主導形式。通過經常動手操作,可以刺激幼兒的動作思維發展,提高智力水平。如,閱讀圖畫書《撕呀撕呀》,我事先為幼兒準備好黑色、白色、藍色、綠色的紙,活動開始,我就說:“孩子們,今天我們來比賽撕紙,請你們自己把紙撕成小塊,想象一下你撕的是什么,看誰撕得又快又好。”孩子們一聽,可來勁了,大塊的白色、小塊的藍色、長條的綠色,忙得不亦樂乎,我再用他們撕出的紙即興拼貼成好看的牛爸爸、藍天白云等,整個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也順利將活動過渡到閱讀《撕呀撕呀》這本書上。閱讀活動引入“動手操作”活動,可以有效緩解閱讀的枯燥,活躍課堂的氣氛。
總之,幼兒能否順利進入書面語言階段的閱讀,早期閱讀抓的好壞是關鍵。我們只有調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才能不斷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促進幼兒今后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朱鴻菊.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淺探[J].學前教育研究,2007(0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世茂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