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日常實際生活也隱含了許多中學數學學習范疇的資源。如何整理和運用好這些資源,是中學數學課堂的補充和延伸。就初中家庭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簡要的整理。
關鍵詞:家庭資源;數學課程;整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課程內容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果,也包括數學結果的形成過程和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而作為數學教師,往往忽視家庭課程資源的利用,使學生和家長認為數學的學習只是在課堂,抓住45分鐘就能得到全部的知識。導致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猜想驗證、反思質疑的能力,學習能力達不到一定的高度。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和家長利用好家中的課程資源呢?
一、聯系實際——數學家庭課程資源的主要方向
日常實際生活中也隱含了許多中學數學學習范疇的資源。很多不經意的小事蘊含了數學的原理,在生活中讓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知識去解釋這些現象,去解決實際問題。一來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檢驗,加以鞏固;二來也可以利用數學對生活實踐進行指導。例如,當你去看電影的時候,你想坐的離屏幕近一些,可是又不想為了看屏幕邊緣的鏡頭不停地轉動眼睛。假設當你在某點時,視角不錯,如果這個位置是最佳位置,可是已經有人定了,那么你會選擇哪個位置達到同樣的視角呢?顯然,學生只要利用幾何中的圓周角相關知識就能處理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教師沒有重視和提醒,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猜想驗證,利用數學思維考慮問題,很難得到正確的判斷。這樣的例子很多,作為教師,要能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實例,更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二、家居物品——不可忽視的數學家庭課程資源
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有其鮮明的特征:廣泛的應用型。而家居物品天天為學生所見所用,學生對它們充滿了濃厚的情感。在進行教學時如果能與家居物品聯系,會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充分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
如,顯示器是現代家庭的必備,而它可以產生許多的數學知識,在多次教學活動中我們都會用到。勾股定理教學時我們用它解釋長寬與對角線關系,并幫助學生理解屏幕尺寸中“英寸”的概念;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時,我們用它來解釋商品類應用問題;一次函數相關應用教學時,我們利用顯示器價格變化數據來帶領學生理解函數圖象及其變化。
當所學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對知識的自覺接納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數學教學時我們要善于挖掘貼近學生實際的家居物品。由此衍生的問題解決和知識的傳授,能使學生接受得更為牢固,理解得更為透徹。
三、“成功”體驗——數學家庭課程資源的指導思想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因努力而獲得成功產生的成就感是興趣產生和維持的動力,即使他們的成功只不過是解決了一些不很復雜的問題,學生也會像完成了一個重大課題一樣備受鼓舞,繼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產生很大的驅動力,驅使他們一次次向成功邁進,從而形成了可持續的興趣。所以,我們在平時要努力創造條件,使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有不同層次的成功體驗。家長對孩子的愛護和希望會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激情,會感染孩子把對家長的情感遷移到完成任務上去。并且家長恰如其分的表揚,會強化孩子因獲得成功而歡樂的心理。所以教師應當指導家長如何適時的布置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數學問題或與數學相關的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能夠善于發現、歸納,總可以讓學生得以訓練,得到提高。數學不僅僅是一門象牙塔里的經典學科,更加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應用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只有指導學生和家長利用好家中的課程資源,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得到補充和延伸,才能使初中數學更為生動,更貼近學生。
(作者單位 鎮江市江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