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美術基礎教育的任務是給幼兒打基礎,這種基礎不但是指掌握基礎,還包括創造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學會創造性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探索精神。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如何在繪畫活動中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關鍵詞:幼兒;美術;創造潛能;培養
在傳統的繪畫教學活動中,幼兒處在“你示范,我臨摹”的被動學習中,繪畫過程中的創造性被多數教師所冷落,扼殺了幼兒稚拙而天真的繪畫方式,扼殺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伴隨著這樣的繪畫過程,幼兒體驗不到快樂和成功的愉悅。最近幾年,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為目標的教學改革正在實施?;A教育的任務是給幼兒打基礎,這種基礎不僅是指掌握基礎,還包括創造能力的培養。那么,怎樣在繪畫活動中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把活動中的創造權交給幼兒自己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充分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幼兒自主體驗感受的機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美術活動應以幼兒為本,應注重活動前的親身體驗,讓幼兒在實地、實物、實景、實情中進行情感體驗。基于此,我們常利用各種戶外活動幫助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去摸、看、聞、想,從而增長幼兒的知識,開闊其眼界。如,在主題活動《動物世界》中,幼兒對各種小動物的特征已有了較深的印象,許多幼兒還和父母一起通過網絡收集了動物圖片,有的甚至在家飼養了各種小動物,我們將收集的圖片貼在教室里,幼兒常常一起觀看、討論,我看到了他們對小動物的興趣很濃,就及時引導幼兒畫出小動物,我不只著重于其外部形態特征、線條的勾畫等,還考慮幼兒自主體驗后的情感傾向:(1)是否喜歡這種小動物?(2)為什么喜歡?(3)愿意畫它嗎?(4)你想怎樣畫?這是一個繪畫過程,也是一個體驗過程,抓住此類教育契機,利用幼兒的興趣和信心,自然而然就激發了他的創造力。
二、給幼兒自主思考的機會
教育無論如何不能停留在傳授、灌輸知識上,應以幼兒的生活為載體,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時代的特點和幼教工作的特殊性,決定著我們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必須解放頭腦,不做幼兒思維的拐杖,而是做幼兒思維的引導者,給幼兒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幼兒自己實踐。如,當幼兒用紅色畫太陽時,可以提示問:“其他顏色可不可以用來畫太陽?你還可以用其他方法來表現太陽嗎?”當幼兒用黑色來畫頭發時,可以引導說:“你還見過別的顏色的頭發嗎?”等等,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帶著問題去主動思考與探討,積極發現、大膽創作。這樣既讓幼兒有了自主思考的機會,又讓幼兒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表現。
三、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權利
在美術活動中,通常使用的繪畫工具都是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等,繪畫形式單一,幼兒缺乏對多種繪畫工具交替組合運用的體驗,畫面單調。這種單一的美術材料往往使幼兒學得較為乏味,也無法使其對美術活動保持長久而濃厚的興趣,而我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幼兒體驗到了自主選擇生活材料所帶來的快樂。如,我們為幼兒準備豐富的繪畫工具有:紙、筆、油畫棒、顏料等;紙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漿糊、橡皮泥、牙簽、抹布等;還投放了一些輔助工具,如,棉簽、石頭、各種紙、布等;廢舊材料如塑料管、蛋殼、水果網、木條、泡沫板等,用于自創作品。當幼兒在操作時,他們運用各種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質,選擇不同的方法使用,促進了幼兒的創造性的發展?;顒又校覀儼堰x擇權交給幼兒,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使幼兒在開放、自由的狀態中進行創作活動。因此,幼兒創作的作品可謂是千姿百態,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四、給幼兒自由創作的機會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提出培養幼兒的創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兒的眼睛,解放幼兒的頭腦,解放幼兒的雙手,解放幼兒的嘴巴,解放幼兒的空間,解放幼兒的時間。這實際上就是要給幼兒以極大的自由,從而使幼兒的巨大創造潛能釋放出來。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再現情景,進行情緒渲染,讓幼兒在解放眼睛、頭腦、雙手等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想象,大膽創作。如,《過生日》這一繪畫活動,我們可以讓幼兒先回憶班里小朋友過生日時的情景,然后討論:“每年誰為你過生日,是怎么過的?”接著再讓幼兒重溫一下過生日的樂趣,點蠟燭,唱生日歌,許愿,切蛋糕等。幼兒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在這種情況下,幼兒的感情自然升華,七嘴八舌地布局起過生日的場面,甚至把一些自己喜歡的動畫片中的人物也拉了進來。作畫時就大大激發了幼兒繪畫的欲望,從根本上調動了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有了自由想象、創作的靈感,給了幼兒一個自由創作的基礎。
“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是呀!幼兒天生喜歡涂涂、畫畫,其創造力宛如一座礦山,值得我們去開發。幼兒美育是扎根的工作,多給予智慧的啟迪、心靈的美化,使孩子擁有更豐富、活潑、富有情趣的生活。只要我們懂得“放手”,少干預,多引導,強調幼兒創造的過程,不過分在意創造的結果,就能給每個幼兒主動創造的機會,就能讓幼兒的思維走向創新的更遠處。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平水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