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科技已經成為人們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化學不僅帶來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也促使了人們要求高品質的生活。但是化學也給人類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教師現在應該想的是用什么樣的方法,將這種危害降到最小,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化學,應該用它來創造和諧的生活。
關鍵詞:綠色化學;核心內容;社會意義;措施
一、什么是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綠色化學是近十年才產生和壯大起來的,是一個“新化學嬰兒”。它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內容廣泛。綠色化學的最大特點是在始端就采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國家已把“化學的綠色化”作為新世紀化學進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綠色化學的核心內容
綠色化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原子經濟性”,即充分利用反應物中的各個原子,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資源,又能防止污染。原子經濟性的概念是1991年美國著名有機化學家Trost(為此他曾獲得了1998年度的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的學術獎)提出的,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應的原子經濟性,為高效的有機合成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個原子,使之結合到目標分子中,達到零排放。綠色有機合成應該是原子經濟性的。原子利用率越高,反應產生的廢棄物越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也越少。
綠色化學的核心內容之二是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五個“R”上:第一是Reduction——“減量”,即減少“三廢”排放。第二是Reuse——“重復使用”,諸如化學工業過程中的催化劑、載體等,這是降低成本和減廢的需要。第三是Recycling——“回收”,可以有效實現“省資源、少污染、減成本”的要求。第四是Regeneration——“再生”,即變廢為寶,節省資源、能源,減少污染的有效途徑。第五是Rejection——“拒用”,指對一些無法替代,又無法回收、再生和重復使用的,有毒副作用及污染作用明顯的原料,拒絕在化學過程中使用,這是杜絕污染的最根本方法。
三、綠色化學的社會意義
綠色化學不但有重大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而且說明化學的負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顯現了人的能動性。綠色化學體現了化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學科學高度發展以及社會對化學科學發展的作用的產物,對化學本身而言是一個新階段的到來。
化工工藝設計中,人們考慮更多的是經濟效益,而往往忽略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因此向大氣、水和土壤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和危害。世界各國對環境污染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1990年美國頒布了污染防止法案,將污染防止確立為美國的國策。1995年4月美國副總統Gore宣布了國家環境技術戰略,其目標為:至2020年地球日時,將廢棄物減少40%~50%,每套裝置消耗原材料減少20%~25%。1996年美國設立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這些政府行為都極大地促進了綠色化學的蓬勃發展。另外,日本也制定了新陽光計劃,在環境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領域,確定了環境無害制造技術、減少環境污染技術和二氧化碳固定與利用技術等綠色化學的內容。而我國是環境污染大國,實現綠色化學任重而道遠。
四、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實現綠色化學
化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因此教師觀念更新,具備了綠色意識才會產生積極的行為效果。要做到綠色化學教育,就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使化學教育更加服務社會,提高民族實力。要把綠色化學的理念貫穿到整個化學教育之中,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就應該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并在教學中體現綠色化學的理念,使綠色化學的思想和內容貫穿于基礎教育的始終;普及、宣傳綠色意識,使綠色意識成為學生正確的環境意識。教師還要勇于創新,探索改革,進行教學科研,對傳統的教學內容、方法提出思考,使化學教育能夠得到發展。而且要讓年輕的一代了解綠色化學,接受綠色化學,為綠色化學作出應有的貢獻。
當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促進了各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學科間的界限也將變得越來越模糊。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各種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來解決實際化學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個迫切的課題。
總之,世界需要綠色化學,人類文明也離不開它。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化學,而綠色化學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堅持綠色化學,讓化學真正有利于社會的發展。綠色化學與技術的發展證明,綠色化學是化學科學與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劉靜.化學與環境保護.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2]戰友.環境保護概論.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3]劉培桐.環境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單位 呂梁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