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對學生提高數學成績和學習效果的作用不言而喻。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他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在課程改革的客觀條件要求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受到了很大挑戰。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數學教學;課堂效果;積極性;創造性
有這樣一則新聞曾在教育界引起很大反響:在某地,教育部組織部分教育改革專家到某校聽課,了解當地新課程改革情況。一位在當地頗具名氣的數學教學能手上了一節公開課,教師評價頗高。然而,就這樣一節在教師眼中很成功的開放課,卻遭到了改革專家的種種批評。專家們的課評讓這位教師臉面難堪,接受不了。很多人可能覺得納悶,究竟是怎么回事,為什么評價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我們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模式,用新的教育理念來貫穿課堂教學。
學生學習因個體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作為學習的主導者之一的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有利于發揮學生專長和個性的環境和氛圍,讓學生能在體現個性的輕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展現自己的特點和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卻忽視了這一點,過分地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生硬、沉悶,缺乏活力。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客觀條件要求下,我們該怎么樣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筆者認為應該從如下三點著手解決。
一、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高其積極性和創造性,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在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互動性不強,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筆者認為,學生不僅要聽,而且也要做,只有積極動手和認真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內涵。因此,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口、手、腦并用,充分參與到課堂的實踐中,包括基本概念、新舊知識的練習,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整個過程。要讓學生充分動腦,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數學課堂不應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應該主動參與、積極引導,與學生平等合作,共同探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使學生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成為課堂學習真正的主人。
二、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傳統教學中,數學課堂教學沉悶、死氣,缺乏活力。教師應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良好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與教師充分交流、充分互動,分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對問題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和理念,教師課堂教學不再是“一家獨大”,而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使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加以輔導,效果會更好。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想法。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了解學生的真正心理,同時也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充分挖掘學生的散光點,多鼓勵,少批評,正確引導,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年以來,由于原有的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師在課堂上拼命地講,學生在下面艱難地聽,到頭來學生只會照著書本解題,而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邏輯和真理,學生動手能力差,應用知識的能力低下,更不用談什么發揮創造性了。這種思想和教學方法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充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思考,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績。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筆者是這樣做的:
充分研讀教材,包括內容、章節編排和知識要點等。教材章節安排緊湊,具有專題性的特點,其中有許多活動課的內容,這種課程編排非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設計的“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等欄目,輔以理論聯系實際的活動,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在“做一做”小欄目中,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些小材料制作一些簡易的幾何模型,這樣做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在“讀一讀”小欄目中,利用欄目中的一些知識來充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并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內容更加豐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跋胍幌搿毙谀?,結合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思維動起來,可以充分開動學生腦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數學課堂不再是沉悶乏味的,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應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讓學生思維更活躍,想法更多,能與教師達到極大的互動,使學生在快樂、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有效掌握數學知識并能學以致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港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