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劉邦用八年時間完成了從區區一亭長到擁有至高皇權的封建帝王的華麗蛻變,其中定有他與眾不同之處。借劉邦用人之道換化為班委建設及管理之法,通過“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坦誠相待和用人不疑”四個方面,類比闡析班級管理中如何選拔班委,如何加以管理,為籌建班委、管理班級提供參考。
關鍵詞:用人之道;班委選拔;班級管理
漢高祖劉邦,漢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指揮家。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強大,以及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決定性的貢獻。就是這樣一位叱咤中國歷史的風云人物,48歲時乃為小官一個,且本人既好酒又好色,但能在56歲時登上帝王寶座,除了其志向遠大、運氣較好、膽量超人、悟性極高等因素外,它的成功之道更得力于其“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坦誠相待和用人不疑”四個方面。仔細思量,將此四法用于班級管理,看似大題小做,但經實踐檢驗,確有非凡之效。
一、知人善任
論能力,劉邦計謀不如張良,財經后勤不敵蕭何,帶兵打仗更不能和韓信同日而語,但他卻能發現他們的長處,并將他們放在最合適的崗位上,人盡其才。作為班主任,就是要把最合適的那個人篩選出來并給他展示的舞臺。如何知人,可通過任課教師、學生、家長,當然更離不開自己的觀察,多渠道全方位做深入了解。簡而言之:學習成績好、懂事、有領導能力(這種人平時下課,身邊圍一圈人)那就是班長;學習成績還好,能辦事,敢做(這種人可以放心把事情交給他)那就副班長;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其他方面一般(這種人用來做學習榜樣)那就是學習委員;學習成績一般,但人緣很好,活潑好動(這種人一般是班上的活寶),組織委員可以勝任;學習成績一般,為人嚴謹、挑剔,不喜歡說笑(平時同學都比較怕的),管紀律和生活應該不成問題。不是我們的班級缺少人才,只是我們缺少發現人才的眼睛。只要你用心在班上找尋,不管什么崗位都有可用之材。
二、不拘一格
劉邦麾下,有沒落貴族(張良)、游士(陳平)、縣吏(蕭何)、狗屠(樊噲)、車夫(婁敬)、更有強盜(彭越),韓信跟著他混時也只是靠混飯吃的“待業青年”。但他不用有色眼鏡看人。我們在選拔班委時也應如此,教師不能小肚雞腸,不因其成績不好但組織號召力強而放棄其組織管理的職位;不因其激怒過你而產生成見,將能歌善舞的他棄之一邊;更不能把其家境好壞成為你是否選擇他擔任班委的理由……
三、坦誠相待
劉邦經常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養,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如此胸襟和情懷,如此以心換心,將情易情,眾人不死心塌地跟隨左右才怪。就如劉備之于諸葛三顧之恩,方有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報。在管理中,班委可能會跟班主任之間產生抵觸的情緒、甚至有怨恨。教師對此要能坦誠相待,對即對,讓學生知師對之因;錯及錯,錯及改,虛心接受學生的批評教育。開誠布公,平等交流,敞開教師真誠的心扉,換來的肯定是學生真誠的理解和擁戴。要知道,學生和老師一樣也是有感情,并且重情感的。
四、用人不疑
曹操有“用人不疑,疑人勿用”一說。劉邦更諳此道,他深知自己之不足,毛病多。但他改得快,學得快,各路人才能聽他差遣,就在于其受到了劉邦的高度信任。事實證明,當一個人被受到充分信任,他那種被尊重的感覺會激發他更大的斗志和潛能。班委干部如能得到教師的充分肯定,給學生一種舍我其誰的感覺。那他就會成為你真正意義上的左右手,他就會有更多靈動的想法,更加完美的表現,班主任收獲的將是學生給你營造的連綿不斷的驚喜。
“大丈夫當如是也!”劉邦之豪情壯志和他所用人之道與現代教育之班級管理并不矛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新時期的班主任,你若能有“大丈夫”的豪情,有“當如是”的志氣,用心用情投身于自己的教育教學事業,你也會成為新時期班級管理中的“劉邦”。
參考文獻:
[1]易中天.品三國前傳之漢代風云人物[M].東方出版社,2006-07.
[2]李鎮西.我這樣做班主任[M].漓江出版社,2012-05.
(作者單位 重慶市兩江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