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又是激發學生創造力、開發智力的催化劑。特別是對剛剛入學的學生來說,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非常重要,可以為他們今后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興趣;低年級;數學;學習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激發學習興趣的嘗試:
一、發揮情感作用,誘發學習動機,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前提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類具有學習的自然傾向或學習的內在潛能,學習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應該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在教學中不應把指令性的要求作為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情感作用,創設一種寬松、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誘導、激發每個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產生潛意識活動,品嘗自主學習的快樂。這就要求教師用真情對待學生,用情感去感染學生,用熱情去激勵學生,充分誘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一切為了學生著想,不但關心學生的學習、紀律,還要關心學生的衣食冷暖、興趣、愛好、家庭生活等細節。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通過(1)親身體驗,產生學習需求;(2)溝通情感,建立民主氛圍。發掘情感的積極因素,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活動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滿足。
二、創設各種情境,激發求知欲望,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
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的情境能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又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更容易被具體新穎的情境所吸引。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諸如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中來,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從而開動腦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通過各種方法,創設思考空間,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重要方式
(一)數學問題生活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與周邊環境聯系起來,不僅使學生學到數學知識,還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內心產生對學習的需求,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實踐化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教師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多讓學生動手操作,促使其主動探究。
(三)設計練習游戲化
練習是數學的重要環節,但它本身是枯燥無味的。要想讓學生對練習感興趣,需要教師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教材內容特點,精心設計練習,使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從而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四)利用教具直觀化
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可是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奇的事物比較敏感。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直觀教具、操作學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更要善于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盡最大的努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的自主探究學習上來。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蘇木中心總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