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分析
課程改革引起了廣大教育者的重視,我們學習它的理論,并且希望能夠把理論和實踐完美地結合起來。理論最終是為實踐服務的,也是為我們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我希望能夠把我學到的一點點東西都回饋給我的學生,希望他們能夠在我的課堂上每天都朝氣蓬勃,每天都能夠學到哪怕一點點知識或者做人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手指》一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三、學情分析
剛上完體育課的學生有點累,在課堂上無精打采。雖然這篇文章對于他們而言理解起來并不困難,但是如何調動他們的學習興奮點,使他們都全身心地參與進來,是我要思考的問題。
四、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等詞語。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
3.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五、教學重點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點。
六、教學難點
領悟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七、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豐子愷先生的相關資料。
八、教學過程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比較累了,我們剛才掃清了基礎字詞,也歸納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那么我們下面就來請同學們根據相關語句來歸納出每個手指的特點并加以分析,可是我覺得你們今天都有點靦腆,我們換個方式來學學。(學生樂)
師:再給你們一點時間來熟讀課文,一會兒我們要演一個小品,我們找五個同學來分別扮演這五個指頭,每個人要給別人介紹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你要在課文的語句中找出證據,也可以根據我們的日常生活來加以補充。
師:這么一看,你們誰都很有用啊!誰來總結一下啊!
大拇指:手上的五指,各有姿態和性格,如果五根手指團結起來,就能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有力量了!就好像我們全班同學,要團結起來那力量是無窮的!
師:大家同意嗎?
學生全體:同意!
師:他們表演得好嗎?
學生全體:好!
師:沒想到你們現場發揮得這么棒!五根手指都有什么特點?大家理解了嗎?
學生全體:理解了!
師:那文章的道理呢,你們都明白了嗎?
全體:明白了!要團結一致!
九、教學反思
《手指》這篇文章是略讀課文。想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把舞臺還給學生!希望他們通過學習閱讀文章的方法來歸納、分析、領悟并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它們表達出來!
我希望學生在了解文章的知識點,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但不足的地方是,沒有像以往那樣逐句分析的時候能連帶分析此語句或段落的寫作方法。這個只能事后補充!
總之,我希望課堂上能盡我所能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并希望自己為此不斷做出探索和努力!
(作者單位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