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壇耕耘了多年,教師每天接觸的是一些可愛的學生。初進校園,他們熱愛藝術,想象力豐富,語言靈動。隨著年齡的增長,過重的學業使他們思維僵化。慢慢的,學生變了:不愛動腦,不愿動手,沒有創新精神,被動地接受,這種狀況讓人痛心。
關鍵詞:創意;創新精神;美術教學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美術課程的價值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果有這樣一種課程,它以創意為載體,承載著文學、自然科學、創意美術等人文學科。它能調動學生的每個細胞,讓學生既驚訝,又興奮。學習中既嚴謹認真,又天馬行空。作品呈現既合乎邏輯,又有悖常規。那樣的課程多有意義啊!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從小能樹立一個信念:只要敢于思考、敢于夢想、敢于創新、敢于挑戰自我的人,就能擁有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那樣的美術教育多有價值啊!在上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用了六年時間進行了一系列課程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了系列美術書籍《創想森林》。
在這套叢書中,收錄了“認識自然、創意薈萃、環保總動員”三大部分。以“認識自然——《天上的云彩》”為例。傍晚,帶著女兒去市府廣場觀賞天邊云霞。大自然真是個魔法師,她美不勝收卻又瞬息萬變。那一抹黃色的大朵大朵云彩,一會兒變成一個橘灰色,一會兒又變成橙黃色,女兒在旁大叫:“一只橘色的小白兔。一條長長的眼鏡蛇!”哇,形象真生動,語言真靈動。我拍下很多資料,晚上用簡筆畫畫出了這些多姿多彩的小白兔云彩、眼鏡蛇云彩等。第二天上課,我先講了一個小童話,接著出示昨天拍的資料,學生在班級“哇、哇”的激動,每翻一張,一聲哇。這個云彩像……那個像……我問他們:“你們知道這么美麗的云彩是怎么形成的嗎?”學生各抒己見。我見機傳授了云彩的形成原理。
第二節課上,我要發散學生思維了,請學生為云彩找家,這個家就是背景,添加必要的背景才能成為一幅完整的作品。
這樣的課程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拉開帷幕。每節課程中,用語文學科——童話故事開場,用自然科學知識貫穿,用美術鑒賞深入,用創意技法開拓,最后學生創作繪畫作品和寫作再創作,到輕松學個英文單詞。學科悄然進行整合,不經意間,學生在各學科相互滲透中完成了教學內容。它增加了美術教育的文化知識含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最終目的是學生在接受這樣的美術教育之后,會造就其個性完美,探究創新能力加強的審美心理機構。
(作者單位 安徽省銅陵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