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有力地挑戰了傳統教學的一言堂,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和和競爭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通過學生的對話、交流、傾聽、討論、體驗、分享、評價和激勵等合作互動過程,實現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合作學習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它彌補了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不足,有助于落實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我通常采用三種不同的合作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一、二人小組合作學習
即Pair work。采用這種合作形式學習,主要是在學習內容簡單,不需要過多的討論,通過二人合作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下進行的。在Pair work中,教師要盡可能參與到合作有難度、知識水平較差的小組中,適當給予指導和鼓勵。Pair work合作學習效率高且效果好。二人可以互補。例如、兩人共同預習單詞,一人拼讀,另一人監聽、修正;兩人互相聽寫短語、句式;兩人共同練習對話;兩人相互出題、答題、閱卷等。在學習中,學生的學習顧慮沒有了,壓力減少了,學生人人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都爭著讓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即Team work。前面的兩名學生只需轉過身即可構成四人學習小組,簡單易行,能更好地完成合作學習任務。四人小組是班內固定小組的基本構成形式,需在班主任的協助下安排座位。每組學生按綜合成績高低排列序號,1號為正組長,2號為副組長,他們是組內的核心人物,起到凝聚和團結組內成員的重要作用。具體分工為:1號幫助3號,2號幫助4號。四人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分別擔負著時間控制員、紀律監督員、記分員和作業檢查員等職責。此外,正組長還擔負著本組人員課堂展示,組織本組合作探究活動,統計匯報所監督組分數等任務。對于所檢查項目如:書面作業、背誦過關、課堂紀律、課堂展示發言等量化打分,各小組互相記分、核分,每月匯總一次,成績前兩名的為優勝組,發放獎品以示鼓勵;最后一名的小組則召開小組會議,分析原因。課堂討論時,先由各小組匯報自己的預習情況,小組長把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起來,讓大家一起來思考、討論,最后各小組長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起來,以便于組際交流時能解決這些問題。這時教師不能講解、包辦過多,要設法引導他們自己得出正確答案。如,在學習過去進行時時,可以先列舉幾個現在進行時和過去進行時的句子,讓學生在比較中自己發現二者的區別,并掌握過去進行時的意義、構成形式、時間狀語等知識。英語教學要重視結果,但更要重視過程,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探索與發現的快感。
三、多人小組合作學習
即Group work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較多的實踐語言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培養技能。
例如,在講授Shopping話題時,可把學生分成6~8人的小組,讓學生擔任導演和演員,大家把講桌當成柜臺,桌上擺上學習文具和自制的手工藝品或用簡筆畫代替實物,讓學生用學過的以下詞語交流,如,What can I do for you?Can I help you? How many/much would you like?How much are they /is it?They are/It is expensive. Can it be cheaper? I’ll take it /them. Here is the money...學生熱情很高,表演得有聲有色。此外,還可以指導學生講英語笑話、改編課文、編排課本劇、做英語游戲、舉辦 English party 等活動,給學生更多運用英語的機會。合作學習既拓展了學習英語的空間,又加強了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與交流。
合作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把個性化理解所得的觀點、認識和學習同伴交流、互助的過程。因此是學生個體再學習、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因此,個別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合作問題提出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待學生經過充分的自主學習形成自己的觀點、認識以后,再展開討論。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走下講臺,了解學情,合理調控自主學習時間,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自我探索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重要前提,合作學習成功則是自我探索提高的結果。教學過程中,只有把他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敢于放手,善于放手,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作者單位 山東省武城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