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不斷更新,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課堂中起引導、啟發作用,因此,教師在當前形勢下應轉變觀念,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打造高效優質課堂,努力實現提質減負刻不容緩。
關鍵詞:課堂教學質量;減負;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目前,初中數學課堂普遍存在著課堂效率不高、教學效果不夠顯著的問題。在課堂上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熱情不是很高漲,長此下去,一方面學生的心理負擔必然會越來越重,對數學學習會感到厭倦,甚至會因為失去信心而放棄,另一方面也會給廣大數學教師產生極大的壓力,加深數學教學的難度。高效課堂=效率+效益+效果,即提高課堂效率;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達到課堂最佳教學效果,亦即:效率要高,效益要大,效果要好,這才是高效課堂。
下面就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談幾點淺薄的看法。
一、增強數學活潑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樂學。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如果學生不愿學、不想學,那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話,研究表明: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學生對某科學習越感興趣,則學習越有信心,學習結果也會越來越好。學生學習的興趣越濃,學生的自主意識就會越強。
數學的定理是嚴謹的,數學的邏輯是嚴密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數學課是最枯燥的課,如果數學教師不講究數學課活潑性,課堂氣氛會顯得很沉悶,如果遇到很抽象的知識教師還是滔滔不絕地講,會給學生的理解造成極大的困難,從而產生心理負擔,對學習感到厭倦,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所以說一堂生動活潑的課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愉快的享受,一堂呆板枯燥的課對學生而言則是一種痛苦的精神折磨,學生心里只有默默地祈禱下課,即使教師布置的作業再少,“負”也未必能減下來。所以,教師要注意課堂教學藝術,要讓課堂充滿活潑性,減輕學生對數學的“恐懼”心理,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幾點:(1)教師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進入課堂。教師心情的愉快無疑是良好課堂的開端,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放松、和藹可親。從而消除學生對教師的害怕心理,在課堂上能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達到良好的課堂氣氛。(2)要容忍學生的錯誤,適時給予糾正,當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機會,學生一旦感受到教師發自內心的愛時會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個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探索、創新、總結歸納、反思,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率。課堂外及時反饋信息,及時給予評價,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與學生關系融洽,促使學生充滿信心,富于探索,敢于創新,這對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非常必要,也是促使學生堅持自主性學習的重要因素。(3)和學生做朋友。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輔導,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使學生和教師能相互信任,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二、加強小組合作,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教育合作學習越來越受到各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每節新課前布置預習內容讓小組合作完成,每個小組均有一兩個接受和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合作預習過程中,他們將會指導本小組內同學學習新內容,解決一些基本的問題,預習、課前準備是學生汲取知識的開端,其效率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課堂效率的高低,尤其是數學課,要提高課堂效率,小組合作的課前預習及準備很有必要。學生在懂得了學什么、怎樣學之后,教學目標就明確了,教學的方向也就確定了,那么課堂效率的提高也就有了保證。這樣對于抓好后進生課前的補缺和鋪墊工作對“打造高效優質課堂,實現提質減負”是特別有幫助的。例如,教學“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之前布置學生復習“等式性質”和“整式加減乘除”等知識,就會在新課中事半功倍。引導基礎好的學生逐步學會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而他們再指導組內同學進行學習,而上課教師只需檢驗預習效果,解決學生提問,再進行重難點的點撥,提高訓練。這樣學習就能把本節內容很好地理解掌握,教師還可以根據各組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分。既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又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科學地組織練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證
1.練習的內容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
如,在教學“同底數冪的乘法”一課時,在復習舊知識的過程中,出題:103=( )×( )×( ),即復習冪的意義。在學完新課之后,適時出題:a5×a6=____等相關新知識的直接應用的題。
另外,對于有些容易混淆的內容,如,學了冪的乘方就和冪的乘法混淆,學了積的乘方又受冪的乘法的干擾,針對這種情況,要有意識地把它們安排在一起進行對比練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練習的結構要有一定的層次和坡度
基本練習、變式練習、深化練習要環環相扣,步步深入,這就是練習要經過模仿、熟練與創造三個階段,如,在教學“圓錐的側面積”一課中,總結出圓錐側面積公式S=πrl母線長
(1)出第一組練習:求下面圓錐的側面積
①底面半徑是3 cm,母線長是6 cm。
②底面半徑是10 cm,母線長是20 cm。
③底面半徑是acm,母線長是6 cm。
(2)鞏固之后出第二組練習:求下面圓錐的側面積
①底面圓周長是3厘米,母線長是6厘米。
③底面圓的半徑是3厘米,圓錐高是4厘米。
(3)熟練之后出第三組練習
①一個圓錐的側面積是80平方厘米,底面積是16平方厘米,它的母線長是多少厘米?
②一個圓錐的側面積是25π平方厘米,母線長是5厘米,它的底面周長是多少厘米?
這三個階段,過多地停留在第一個階段,內容簡單重復,會壓制學生的發展,過早地進入第三階段,未熟求巧,欲速則不達。
3.練習形式要靈活多樣
練習不要單純地停留在學生做、教師批的模式上,要靈活多樣,可以適當用填空、判斷、選擇、改錯等形式,還可采用游戲性強或帶競賽的練習。練習形式的多樣,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從不同角度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4.練習要面向全體學生
教學過程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練習更是這樣,對能力強的學生要求高些,可做一些拓展提高題,能激發他們思考的積極性。對思維較慢的學生,不能產生不耐煩的情緒,更不能諷刺挖苦他們,相反,對這些學生應給予適當幫助,以增強他們的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四、注重信息反饋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所謂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合理,一方面是對科學性而言,看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是否符合教學規律。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實際而言,看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是否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要了解這一點,就要及時回收學生的信息反饋。
1.練習要注意及時反饋
數學教學就是要講講練練、邊講邊練,每個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對所學的知識和掌握情況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每一組練習都要及時反饋信息,把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而公開地予以糾正,使錯誤消滅在萌芽之中,同時調整教學程序,有目的地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2.檢測獲取最后的反饋
數學課的課后練習,是理解鞏固數學知識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每堂課的課后都要留2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練習,內容為以新課為主的不同類型的練習題,同時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實施分層次布置作業,適當控制作業難度,提高作業“含金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在各自基礎上鞏固、提高,讓基礎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感受到自主完成作業帶來的樂趣,增加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自信,積累成功學習的經驗,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減輕學生特別是學習基礎處于中下游水平學生的心理負擔。教師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以便檢查學生的達標情況,能夠及時落實補救。同時為下一節課是進一步鞏固這一節課的內容,還是講授新知識,做到心中有數。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高效優質課堂的重要環節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在課堂中要有意教導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主動學習的習慣、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預習的習慣、認真聽課的習慣、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上課記筆記的習慣、課后復習的習慣、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階段復習的習慣、自覺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習慣。對于有些習慣不太好的學生要單獨進行學法指導,引導他們慢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在課堂中更高效地進行學習,更高效地完成課后作業,做到提質減負。
總之,提質減負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變壓力為動力,真正實現“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空間留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引導、組織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主動學習意識,打造高效優質課堂,才能提質減負,才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打造高效優質課堂,努力提質減負應該是每一個教師的工作方向。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