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留守學生是我國大規模農村勞動力到城市就業后出現的一種特殊社會群體。這一群體教育問題成為當前農村教育的一大難題。那么,如何適用這一形勢,負起教育留守學生這一份責任,幾年工作有這么幾點體會,要有愛心、要有耐心、要有細心、要有恒心。
關鍵詞:留守學生;愛心;耐心
隨著打工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留守學生的數量也急劇增大。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學生生活影響較為復雜,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經濟較為寬裕,對孩子的生活支付能力較強。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與子女的關系較疏遠,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這一現狀給學校教育者增大了壓力,帶來了麻煩,特別是加重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那么,如何適應這一形勢,負起教育留守學生這一份責任呢?
一、用心關愛,感受親情
農村初級中學的學生,由于居住分散,家離學校較遠,上初中幾乎全部住校,學生的吃飯、睡覺、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問題班主任都要操心。比如,剛開學前幾周,他們上小學時都在本村,從未離開過家,加之環境生疏,同宿舍的學生相互之間不熟悉,一些年齡小、膽子小的學生晚上由于想家急得要哭,不愿在宿舍里睡。又如,在宿舍里,同村的排斥外村的同學,拉幫結派;以大欺小,甚至打架斗毆。作為班主任或生活教師要定時不定時地深入學生中去,加強與學生談心交心,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適時教育引導他們,了解他們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及時發現并解決這些問題,讓剛入校的他們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使其安心生活和學習,防止發生其他意外。
留守學生因為缺少父母的引導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有時會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這時應該采用個別談心法與其談心,說明道理,正確引導他們走出迷區。
二、要有耐心,寬以待生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面對一些調皮、思想上有點頑固的學生,教師應當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要有耐心,因材施教。有些教育方法未必對這些學生見效,他不一定在第一次與你交談時就傾吐心聲,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或許干脆不和你談,甚至表現得異常,讓教師不能接受。這時候,教師要有耐心,與學生打交道比的就是耐心。只要你沉住氣,始終以心平氣和的心態與他們交談。不浮躁,不急于求成,并且以一顆火熱的心去感化他們,陽光總在風雨后,一定能把他們教育好。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還沒有形成,性格比較脆弱,易變化。思想空間就如一塊畫布等待別人去描繪。只要我們教師做耐心細致的工作就能奪取主動權。有一次,我就冷靜地處理了一起學生打架斗毆事件。一個令所有教師頭痛的學生在宿舍里打另一個學生,可是他竟然在許多學生證明和被打者身上足跡的事實面前死活都不承認。我用了四個多小時的時間,耐心說教才讓他承認錯誤。試想,如果沒有忍耐或許一個教育事故就發生了,或許一個學生就流失了,或許一顆怨恨的種子就種下了。
總之,教育一代人要靠學校、家庭、社會的通力配合,更希望政府及社會各界都來關注這些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因為他們是我們祖國的未來與希望!
(作者單位 張家川縣張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