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三維”目標是相互關系、不可分割的整體。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師的角色,實現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
一、全面落實歷史課程的“三維”目標
在“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強調的是歷史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課程學習的基本要求。過程與方法強調的是歷史認識的過程和方法,要求學生參與歷史學習的過程,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利于培養科學素養、科學方法以及實踐能力,是課程目標的一個閃光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大致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以及由此升華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人生理想;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和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健全人格,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和態度;國際視野、全球文明和開放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三維”目標的核心與靈魂,也是教學中最有創新潛力的領域。
二、正確處理新課程標準與教材的關系
新課程標準是民族意志的體現,是課改的綱領性文件。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材料,它是歷史新課程標準的靈魂。教師應轉變思想,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導學生建立知識網絡;根據課程標準,把握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實現學習水平,確定探索性教學的亮點。當然,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取舍或調整不能影響教材的完整性,更不能一味地為了某種考試的需要,而應使主題更加鮮明,更有利于師生的探究學習和成長。
三、課堂教學設計的三個步驟
1.設計準備
(1)分析課程標準、教科書和教學參考資料;(2)分析學生的情況;(3)確定教學目標;(4)確定教學重難點;(5)設計教學方式;(6)設計教學環境和教學用具。
2.教學過程設計
(1)課前探究設計,設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準備和探究的問題與方案;(2)地理新課導入設計,設計每節新課的教學導語;(3)教學結構設計,依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結構,是整個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4)課堂小結設計,要對教材內容做全面的回顧和剖析,使學生正確掌握歷史知識。
3.課后總結
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和要求:(1)評價教學效果,針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和課堂教學實施結果,課后及時做出自我評價,并寫出教學反思;(2)修改教學設計方案。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