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各地積極實施教師培訓工程,但如何讓教師的培訓取得成效,真正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首先要分析專業被動發展的原因,作為學校應創設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和教師評價機制,引導教師自主發展。
關鍵詞:專業標準;專業發展;培訓;管理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沒有教師的專業成長,就不會創造品牌教育,教育的優先發展只能是紙上談兵。為此,2011年教育部出臺了《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征求意見稿)》,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目標和明確要求。但由于長期以來教師一直處于應試教育的思維定式中,教師的專業發展始終是靠行政手段,或者教師基于自身利益,被動地去接受,而在作為教師的最基本、最具核心、最有價值、最體面的個人素養方面得不到有效提高。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這是實施新課標,深化素質教育必須面對的現實。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指出:“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走自我成長之路。基于這種認識,在實現教師主動專業發展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討。
一、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的界定
《中學教師專業標準》提出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以“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為基本理念,根據我校的實際,我們形成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需具備的三項素質知識結構:
1.專業知識與實踐知識
專業知識與實踐知識涵蓋了教師從事教學應具備的教育知識、學科知識、學科教學知識和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和實踐等方面的知識。
2.教師的專業技能
教師的專業技能主要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3.專業情感
專業情感就是要求教師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寵辱不驚的高尚品格、不畏艱難險阻的堅定信心,都是學生的寶貴精神財富。學生在與教師的共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產生“波哥馬利翁效應”。
二、影響教師專業主動發展的原因
部分教師職業倦怠。具體表現在教學中,則是不求創新、不求上進,教學方法單一、陳舊,不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在工作中動力不足,缺乏熱情和責任。對待學生缺少必要的恒心、耐心、愛心。在管理學生中,做法簡單,不會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和年齡特征進行有效的引導,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易與學生發生沖突。有了問題,要么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要么向家長告狀,使本來已經緊張的師生關系更加尖銳,卻很少從自己身上做檢討。近年來,隨著學校的改制和規范化管理,教師的精神面貌雖然發生了大的改觀,但有部分教師對業務發展重視不夠,重教、輕學,對自身專業發展缺乏熱情,更沒有激情,阻礙著整體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這是關系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能否提高的核心所在。
三、促進教師專業主動發展的措施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認知—學習—思考—實踐”不斷的反復,促進教師專業素養逐步提高。學校應從組織決策、教學手段、激勵評價機制、人際關系等方面創設環境,開拓各種渠道,從各個角度創造條件,升華教師的人格和職業素養,促使教師變被動的專業發展為發自內心的、主動的專業發展。
1.激勵機制引領教師專業主動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動性與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主動性緊密相關,如果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失去了主動性,就等于教師失去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因為,教師在設計課程、規劃教學活動以及選擇教材時,具有充分的自主性和主動性,這就需要教師把外在的影響轉化為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內驅力,形成專業自我發展的意識。在制訂教師評價時,突出三個“不一樣”的原則:做與不做不一樣,做多與做少不一樣,做好與做得一般不一樣,分層次對教師進行考核。注重對教師專業發展前景的引領,在教科研上評優樹先,滿足教師個人在專業發展上的需求,提升教師工作境界。
2.現代化教學手段助推教師專業發展
在知識日趨更新的歷史背景下,教師的專業發展已不是一個靠自我和傳統的獲得知識的途徑來完成的,互聯網的普及讓知識進入一個資源共享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手段也滿足不了學生對現代知識的需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促進教師專業快速發展,學校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自籌資金30余萬元,實施了科任教師人手一機和班班通工程。教師通過上網,學習了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名師經驗,喚起了更為強烈的專業意識和專業追求,激起了教師發奮學習、廣博多覽的興趣。
3.常態課分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舒爾曼說:“專業人員必須培養從經驗中學習和對自己實踐加以思考的能力。”基于這種認識,我們打破了傳統的教務、政教、教研各自分工的管理模式,實施了以學科為單位的管理格局,每個學科組獨立開展業務活動,取消了傳統的聽評課,加強了常態課的研究和分析,用常態課代替了示范課和公開課。不打招呼地對教師的常態課進行錄像,錄制完畢后交科任教師本人,由授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效果進行分析,寫出課堂自我評價,向學科組長進行匯報,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通過教師自我的分析,使教師本人真實地了解了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既解決了以往評課滿堂喝彩、開贊揚會的弊端,也彌補了教學反思存在的不足。教師把每節課都當作檢驗自己教學能力的場所,當作展示才華的平臺。
4.典型帶動教師專業主動發展
健全典型樹立機制,從學科教學、班級管理等方面樹立一批專業發展比較突出的典型人物。用身邊的事帶動身邊的人。學校按照管理目標和各層培養的具體要求,每個學期都要對涌現出的典型教師從職業道德、業務素質、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實績等方面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評先評優、晉職晉級、科研津貼掛鉤,做到培訓、考核、使用與待遇相結合,增強典型的感染力、參照力和說服力,有效激發了學校內部活力,帶動了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
5.定期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教學實踐和理論不斷互動的過程,往往只靠學校本身的努力是不夠的,借助專家的智慧是一條捷徑。近兩年來,我們按照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和實施計劃,先后派出三十余人外出學習。專家們最前沿的信息、獨到的見解、最實效的方法給教師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使教師頗受感慨。同時,提升了理念,拓寬了視野,提升了全體教師專業的快速發展。
6.人性化管理激勵教師專業發展
堅持以真情感動人,以事業凝聚人。學校通過學科教研組、教師代表大會、工會等加強與教師的交流與溝通,讓教師參與到學校的管理當中來,當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學校秉持“讓人先服,必讓人先言”的原則,做到批人不揭短,多引導、少批評。當教師提出意見和建議時,學校都高度重視,慎重考慮,盡量采納,不斷樹立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增強責任感。
有人說:教師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訓,最大的成功就是專業的發展。幾年的實踐,教師認識到了專業發展對自身的價值,體會到了工作的快樂,品嘗到了獲得成功的喜悅。
(作者單位 山東省梁山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