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幼兒心理學教學中存在著理論脫離實際、學用脫節的現象,對此提出,要從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實習活動、學生的復習工作等三個方面來探索如何運用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師教學;幼兒心理學;理論聯系實際
長期以來,在幼兒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理論脫離實際、學用脫節的現象。一方面,學生在學習心理學知識時,覺得概念多,部分內容比較抽象,不易理解,不能很好地在實際中加以運用;另一方面,學生由于缺乏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經驗,在講授幼兒心理學知識時,不能將其原理、規律與幼兒教育實踐緊密地聯系起來。在實際教學中,為解決教與學的矛盾,教師在教學時應特別注意理論聯系實際。
一、在教學中運用心理學理論,把知識講活
雖然教師沒有直接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但可以把幼兒心理學理論應用到日常教學的實踐中。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將教材知識一字不漏地灌輸給學生,方法單一,無變化。從心理學的理論上來分析,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而實踐證明,教學中如果單純依靠有意注意去學習,容易引起疲勞和注意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根據心理學中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轉化的規律,教師應在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基礎上,結合有意注意規律進行教學,依靠有意注意來維持和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在組織教學中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創設情境
如,學生對感知覺能意會,但言傳(記概念)較難。為此,上課前可在教室里灑點香水,學生聞到香味就非常好奇,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教師抓住時機,接連提問:“大家剛進教室時覺得怎樣?”“很香。”(說明感覺的個別屬性)“是什么的香味?”“香水。”(說明知覺的整體性)“你們怎么知道有香味?”“用鼻子聞到的。”(說明感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抽象的概念,也記住了概念的要點,當向他們提出記憶概念的要求時,便能馬上記住,即使以后忘了,只要想起當時的教學情境,就能很快記起來。
2.巧妙設疑
提問設疑是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比如:“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是什么?”“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什么時候?”這些習以為常的問題就顯得平淡無奇,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變換一種問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是先出示實物卡片還是數字卡片,為什么?”“為什么狼孩回到人類社會后,經過近十年的教育,還不會用語言與人交流,而劉連仁在日本過了幾十年的野人生活,重新回到人類社會后,僅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用語言與人交流了。”這些問題顯得具體、生動,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制造懸念
一般情況下,學生對教師提出的預習要求只當耳邊風,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就需要制造一些懸念。例如,在學習“注意的品質”時,給學生出了道思考題:“某教師為了引起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準備了許多新穎有趣的教具,教師講述的語言生動、形象,表情豐富并有感染力,教學環節緊扣,條理清晰,幼兒邊聽邊看邊說,興致很高,可教學效果并不好,為什么?”學生為了尋求答案,不僅互相議論,還翻閱書本,待到上課時,學習目的明確了,聽課很認真,也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實踐操作
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得出的結論,更具有可信度,也易于掌握和理解。例如,在講授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前,先出現一組無意義的漢字讓學生記:“義記靠為識意基記依而有械義識幫記機效因識要礎作也機意來要識助好記果力義械意費識小記”,學生大部分只能記住頭尾幾個字,隨后出現一句話:“意義識記要有機械識記作基礎,而機械識記也要靠意義識記來幫助,因為意義識記的效果好,費力小。”在相同的時間里,學生都能記住,并且也從這句話中悟出了實驗的目的。
5.事例歸納
先用許多具體事例,引起學生興趣,然后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所要說明的原理。在學習“心理的實質”時,就可以采用此法,例如,先舉出幾個事例:“情人眼里出西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木工、農民、植物學家,詩人對同一棵大樹會發出不同感慨”,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從而得出心理反應具有能動性的結論。
二、在學生的實習活動中指導學生運用心理學理論,做到學以致用
一方面學生在實習活動中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在實踐中常會不自覺地把以前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加以運用。根據這個特點,教師可采用如下方式:(1)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談談教育教學工作中是如何運用心理學理論知識的。例如,用紅筆批改作業是運用了知覺選擇性的規律,教師的示范動作要與幼兒同向是因為幼兒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的,教學中采用出示教具、猜謎語、編故事等形式是為了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通過討論,使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2)讓學生自覺運用心理學理論來分析、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具體做法如下:①組織學生用理論知識評析教學案例,例如,在聽完“認識香蕉”的常識教學活動后,大家認為,根據幼兒感知覺的特點,采用看、摸、聞、嘗的方式是對的,但又提出,讓幼兒嘗的香蕉應是原汁原味的,而不應是加工制作的香蕉片。②針對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讓大家一起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找出解決的辦法。例如,教師對調皮、搗亂、不守紀律的幼兒感到很頭疼,對聽話、安靜的幼兒很喜歡,這其實是教育中的一個誤區,不利于幼兒良好性格的培養。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不能一概誤以為是他調皮、不聽話而給予種種限制甚至懲罰,有的幼兒很明顯就是性格上的缺陷,像膽小、自私等。教師還要贊揚這些孩子聽話,守紀律,不斷給予強化,這種錯誤的教育導向和方法,必然導致幼兒性格的畸形發展,扼殺幼兒天真活潑的情趣和善于創造的嫩芽,幼兒個性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這種情況必須在教育中加以注意和糾正。又如,教師對幼兒愛告狀現象不勝其煩。通過學習,明白了愛告狀是幼兒道德感的體現,不應置之不理,為防止幼兒過于頻繁地告狀,教師應培養幼兒自己的事自己解決的能力,從而發展幼兒的道德感。通過這種形式的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心理學知識,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實習水平,為今后具體從事幼教工作奠定基礎。
三、運用心理學理論指導學生的復習工作
復習是學生在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項活動。它不僅是防止遺忘的有效手段,而且可以理解以前所沒理解的內容,同時對新知識的學習會起到奠基作用,但復習并不是對學習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應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過程和合乎記憶規律的過程。學生根據自身感受和對記憶規律的認識,認為復習一定要及時,不能超過兩天,要正確分配復習時間;復習要有計劃,不能臨時抱佛腳;每次復習的內容最好文理相間;復習要結合各種形式的習題,效果最好;要嘗試回憶與反復閱讀相結合。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就是這樣做的,通過理論學習,使他們對自己的做法有了理論高度上的認識,并注意改進學習方法,以期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認識到幼兒心理學不僅是一門具有理論意義的科學,而且還是有應用價值的、有趣的科學。如果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 福建省漳浦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