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浪網從2009年在國內首推“新浪微博”以來,微博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其用戶也呈現爆發式增長,大學生是微博主要使用群體之一,由于微博內容發布沒有專門的監督機構,微博內容魚龍混雜,給大學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國內許多高校相繼要求輔導員開通微博來了解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微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博概念及特點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一條信息一般140字以內,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和音頻等內容,并實現即時分享。微博作為網絡新媒體,其具有以下特點:傳播主體的多樣性;傳播內容的簡短性;傳播過程的即時性;傳播模式的互動性;傳播效果的時效性。
自2009年8月新浪網在國內首推“新浪微博”以來,微博一詞逐漸進入大眾視野,新浪微博注冊用戶截止2011年8月份超過2億人。目前,微博用戶數仍然持續快速增長,國內的互聯網市場已進入“微博時代”。網絡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微博也逐漸成為大學生發布信息、分享信息、展示自己、推銷自己的平臺,輔導員要對大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不要讓學生被魚龍混雜的微博內容所迷惑。
二、微博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1.微博能滿足大學生學習的需要
和SNS網站一樣,微博上有很多利于學習的因素,比如,有按主題劃分的群組,用戶只進入感興趣的群組,就能和志同道合的網友進行實時交流討論,所以只要大學生合理地運用微博,就可以學習知識,增長見識。
2.微博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現在的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比較自我、崇尚個性,在現實中可能缺乏主動和他人交流的意愿。微博作為可以展示自己、推銷自己的網絡新媒體,可以讓每個人充分展示自己、表達自己,讓志同道合的朋友主動和自己聯系。另一方面,微博也可能對大學生人際交往造成消極影響,一部分大學生迷戀網絡上的虛擬交往,對現實中的親人和朋友交流得越來越少,導致在現實中自閉起來。
3.微博可能對大學生思想產生負面影響
微博消息的發布門檻較低,內容魚龍混雜,包括世間百態,而且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不成熟,容易被人蒙蔽、煽動和利用,使他們產生不恰當的言論或行為,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4.微博的“名人效應”
“名人微博”是微博最受關注的元素之一,這些社會知名人士在現實中就充當輿論的領袖,由于接觸的信息比較方便而且全面,他們的一些思想和言論“前衛”,被社會大眾所關注,名人的一些前衛言論和大學生從課本上學到的東西有出入,對大學生的思想有沖擊。
三、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
1.微博拓寬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據分析,大學生使用微博的主要動機有情感宣泄、可靠數據源和社會熱點關注等。隨著智能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及,手機上網成為潮流,大學生使用微博的用戶也在持續增加。目前,微博已發展為大學生瀏覽社會新聞和感受世界新變化的主要途徑之一,高校輔導員在利用傳統渠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要牢牢把握微博這一新陣地,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2.利用微博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傳統的工作途徑由于時間和精力限制,輔導員不可能對所有學生的思想進行實時監控,而且輔導員找學生談心時,由于師生隔閡,學生不容易敞開心扉,不敢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觀點,微博作為網絡媒體,打破了傳統面對面談話的心理障礙,學生可以隨意發表意見、表達感情、吐露心聲,輔導員因此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不恰當的言論合理地進行糾正引導,使學生免受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
3.利用微博創新學生活動形式
鼓勵學生運用微博等新媒體舉行活動,鼓勵學生針對微博關注的熱點問題,結合自身的專業特色舉行各種活動,同時在微博上開辟專門的板塊發布舉辦活動的通知、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內容、活動進度以及活動開展后的心得體會等,把這些分享給其他的同學,以擴大學生活動的影響力。
4.學校各部門逐漸開通微博
形式政策、校園廣播、校報、學生活動和學校網站共同構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體傳播途徑。隨著學生微博用戶的增多,為了在學生中擴大影響,國內各大高校及校內部門都紛紛開通了微博,用來發布各種通知和信息。比如,我校團委、學生處、招生辦、就業辦、教務處、圖書館等部門都開通了微博,而且學生關注度都頗高。
綜上所述,微博是一把雙刃劍,合理地利用能給大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微博信息的發布門檻低,容易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學生容易發布傳播不恰當的信息,輔導員要密切注意學生微博動態,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微博信息發布習慣。
參考文獻:
李芳,曲豫賓.大學生微博使用動機模型實證研究.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0(8).
(作者單位 南京郵電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