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足球運動的發展,兩支競技的球隊在進攻的同時,防守戰術也隨進攻戰術的完善發生改變,圍搶與之抗衡的集體性防守得到采用。對2002年日韓世界杯比賽與中美女子賽進行分析,得出現代足球防守中,圍搶戰術體現出進攻性、主動性的特點。
關鍵詞:足球比賽;圍搶戰術;特征;防守;圍搶形式
一、引言
圍搶是一種攻擊性很強的防守戰術。在比賽中隨著認輸的增加,攻守節奏的加快及當代球星戰略的廣為實施,刺激了圍搶戰術的迅速發展,且在世界足壇涌現加強防守趨勢的現象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行家的關注?,F代足球比賽,熟練掌握和合理運用圍搶,不僅能有效地擴大防守范圍,增強局部區域的防守優勢,提高整體攻防的效果,而且還能最大限度地遏制和凍結進攻核心隊員的活動,尤其對球星隊員的嚴密控制更具威懾力,因此,從整體防守的角度看圍搶戰術是十分必要。
當前文獻資料顯示,在防守的研究中,防守技術方面的研究繁多,涉及防守戰術方面的研究卻為數甚少,其中對圍搶戰術的研究更是寥寥無幾。本文初步的研究圍搶戰術的一般特征,為我國優秀足球隊未來設計、制訂攻防戰術、拓寬視野、選擇新的角度提供參考依據。本文研究的主要任務:(1)通過對日韓世界杯足球比賽與中美女子足球友好比賽進行分析,了解圍搶在各區域的側重點及形成的主要原因;(2)對構成圍搶人數形式狀況和效果的定量分析,認識圍搶戰術的側重點。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對象
以2002年日韓世界杯和中美女子比賽為對象。
(二)方法
1.文獻資料查閱近年有關足球防守的文獻資料。
2.錄像統計對中美女足比賽的圍搶情況,包括場區、組織形式及效果進行概念統計。
(1)圍搶是兩個以上的防守隊員,在短時間內,快速圍堵,夾擊對方控球并搶球、破壞的一種戰術。
(2)形式:按圍搶時參加的人數,確定為2、3、4人三種形式。
(3)場區劃分:按國際足聯對世界杯決賽階段所用場地劃分,長105 m,寬68 m的要求,將球場分為:后場、中場、前場三個場區。各場分為:邊路、中路兩個區域。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圍搶戰術運用的一般情況
統計表明,本屆決賽階段的50場賽中,上、下半時在圍搶次數,成功方面存在不同的差異,上半時圍搶明顯高于下半時。從總體上看,在現代高水平隊的比賽中,圍搶戰術已為各國優秀隊所采用。同時,反映當今進攻隊員控球技能、個人突破能力日臻完善和提高的情況下,防守日趨困難,以往那種單憑個人一般性的搶球方法去得球已成歷史。現代比賽以多層次、相互保護、嚴密的整體防守戰術取代了單純區域或人盯人的防守。通過對比賽的分析,在比賽中運用圍搶戰術在很大程度上與一個隊整體攻防實力和戰術打法是相關的。2004年歐洲杯比賽中,新科冠軍希臘隊的異軍突起就跟他們的整體防守密不可分,不論對方球員是在進攻或是防守中得球,塞內加爾隊員都會第一時間上去圍逼鏟搶,他們思想統一、意志頑強、技術合理、配合默契,迫使對方延緩進攻節奏,只有采取被動地回傳或過渡性傳球控制球權。
(二)圍搶場區的特征及分析
美國隊前場圍搶尤為突出,搶截的總次數超過中國隊1倍以上(57:27),中場搶截也是中國隊的1.7倍(81:51),即美國隊前場的成功圍搶次數比中國隊中場的成功圍搶次數還多。顯然,這是由美國隊在由攻守剎那開始參與搶截的人數多,形成良好的圍搶氛圍所致,由此得知美國隊中前場圍搶的積極性和成功率。
良好的圍搶效果,取決于局部范圍內協同作戰的情況。即1人逼搶時,同伴接應,及時補位,形成良好的圍搶氛圍。尤其是對場上出現頻數最多、效果最好的斷球、搶球而言,更是如此。
(三)圍搶形式的分析
1.前鋒
美國前鋒隊員在前場的成功搶截最多,達33次,比中國前場搶截的總次數還多,接近中國前鋒隊員的4倍。前鋒隊員完成成功搶截的難度是較大的。美隊員均能根據場上所處位置,肯定有2人全速奔向中國隊控球隊員,力爭面對面逼搶,迫使對方后衛隊員在匆忙中出球,減少了控球者自如橫傳的可能性,以達到本方再次控球目的。在賽中即可觀察到3名前鋒隊員丟球即搶,無喘息時間,即使與前衛隊員形成圍搶之勢,以33次成功的搶截行動,較好地起到了第一道屏障的作用。
2.前衛
美隊前衛隊員的搶截區域是以中場為主(50次),次數是本隊前鋒、后衛隊員的2~3倍,其次為前場(20次)、后場(14次)。中國隊則不然,前衛隊員在中場的成功搶截,雖然比本隊前多,但比后衛隊員僅多6次,其在前場搶截次數在本隊中為最多。而在美國隊1場4名前衛,1場3名前衛,中國隊2場均為4名前衛人數偏多的情況下,次數上呈現的懸殊差異,說明中、美隊員在中場圍逼搶截能力和防守方法上的差別。
美國前衛隊員在中場逼搶的對象上,以中國隊的前鋒隊員為最多(37次),其次是前衛(28次)和后衛(19次)隊員。中國隊前衛隊員圍搶的對象則是以美國隊的前衛隊員居多(30次),其次為前鋒(19次)和后衛(14次)隊員。當美國隊攻擊中國隊中后場時,中國隊前衛隊員則是盡可能收回防守,且“對號入座”,力爭跟定自己應盯的對象,一跟到底。這做法有時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人盯不住時易出現換盯不協調之事。這種打法對經常插上的隊員來說,有時顯得力不從心。而分析進攻失敗的因素中可知,被搶截(占47%)要高于技戰術失誤(占38%),這充分說明,現代比賽中,進攻與防守的快速轉換主要是通過激烈的、合理的拼搶或阻截來實現的,圍搶作為一種與之抗衡的集體性防守方法更是得到采用,而中國隊這方面與世界強烈相比還具有較大差異。
四、結論
1.隨著現代足球進攻控球技能的完善與提高,世界各隊對防守有更深刻的理解,防守的觀念也有變化和發展,充分體現出防守戰術進攻性、主動性特點的圍搶戰術作為一種與之抗衡的集體性防守方法已得到采用,并形成獨具特點和作用的防守戰術。
2.圍搶在不同場區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性,后場、中場的中路區域和后場的邊路區域圍搶分布相對密集,是圍搶的主要區域,亦為攻守雙方戰略實施得以實現的比爭。
3.圍搶形式的組成與圍搶場區所處的戰略位置極其對象有著密切關系,后場的中路區域是逼搶盯防的重點區域。
五、建議
1.加深對防守的認識,用來指導教學訓練,加強防守的攻擊性,增強集體防守意識,鼓勵防守戰術向積極主動方向發展,使防守戰術意識更適應比賽進攻戰術的發展,使防守的集體性和靈活性相統一,培養運動員頑強拼搏的作風。
2.圍搶是一種局部區域的防守方法,要求運動員有較高的配合意識,注重整體觀念的培養是提高圍搶戰術效果的根本所在。
3.為了進一步完善防守戰術體系,提高整體防守水平,應加強訓練中對圍搶戰術的研究。
參考文獻:
貢竹杭.足球訓練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 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業余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