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它不僅能為學生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奠定基礎,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連貫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關鍵詞:口頭表達;培養;學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各年級都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要求。
一年級:能看圖說話,從完整地說一句話到連貫的說一句話。
二年級:能口述一件簡單的事。
三年級:能有條理地口述一件事。能詳細地復述課文。
四年級:能有中心、有條理地口述一件事,練習簡單地復述課文。
五年級:能有中心、有條理地口述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思想,練習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這些要求是按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的,從小學生一入學就要開始訓練,堅持數年,到畢業階段,學生就會具備一定的說話水平了。
從調查中發現,當前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有相當數量的小學生到了五年級,有的還只能說一兩句話,還說不完整;有的雖能講幾句話,但意思不連貫??陬^回答問題或敘述一件事,沒有一個合適的開頭和結尾。說話時,疙里疙瘩。一句話中的詞語往返回敘,把話說得支離破碎。有的還習慣性地加上一連串的“嗯”“啊”等不倫不類的口頭禪,如此等等。
出現上述病癥的原因大致有二:(1)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每個年段沒有根據課標要求層層把關,年年“賒賬”。(2)當前考查形式所產生的副作用。由于口頭表達能力與書面考試無關,因此,有的教師把培養說話能力視為無足輕重的事。那么如何克服此種弊端,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呢?首先是要不折不扣地按照課標對各年級的要求,扎實的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訓練,不超越也不降低,更不漠視。教師要設計多種訓練形式,給學生創造練習的機會,并持之以恒?,F簡述幾種,僅供參考。
1.抓住詞語教學進行訓練,并從低年級做起,是發展口頭表達能力的基礎。譬如,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用詞造句把話說完整;把幾個意思相關的詞連成一段連貫的話;教師事先設想幾件事,列出幾個主導詞語,要求學生口述這件事,并把主導詞準確地運用進去,等等。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在運用中不斷積累詞匯。久而久之,會逐步形成技能。
2.抓住句段教學進行訓練,是發展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除了遣詞造句的形式以外,還可采用以下訓練形式,逐步啟迪學生打開思路。(1)口頭擴充句子。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擴句的方法之后,還要引導學生把句子說得具體生動。(2)擴充一段文字。教師可先幫助學生搞清這段文字的主旨,啟發學生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然后連貫地口述出來。(3)要求學生把排列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的邏輯順序口頭表達出來,同時還要有一定的速度、語氣和感情。
3.抓住課文的分析進行訓練,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講讀課中要幫助學生開拓思路,創設意境,因為說話與思維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思路狹窄或思路閉塞就無話可說;思維缺乏條理性,語序就會混亂,前言不搭后語。因此,在講讀課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啟發性,努力把學生引入意境,積極思考。有時可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訓練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在分別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把這些連續思考的結果,按提出問題的順序有條理地口頭表達出來。質疑問難,可組織學生開展當堂討論,各抒己見,申述理由。這樣,既能訓練說話,又使所說的話具有邏輯性和條理性。情節生動的課文,應指導學生復述,可從座位上站起來口述過渡到站在講臺前口述,以培養學生在大庭廣眾面前大膽說話的能力,并逐步要求流利,甚至繪聲繪色。
4.抓住說寫結合進行訓練,是口頭語言為書面語言打下基礎的有效方法。小學十冊語文課本中,《基礎訓練》四、六、七的最后兩題,前一題是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的,后一題都是訓練書面表達能力的??陬^表達的三題還分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雖然前后兩題“說”與“寫”的內容并不相同,但反映了“說”“寫”之間的密切關系。因此,在訓練“說”的三題時要指導學生根據觀察(“基訓”四)、調查(“基訓”六)的材料和自己表達的思想(“基訓”七)編一個提綱,然后按提綱口述。對學生的訓練范圍可以廣一些,使較多的學生得到鍛煉。
5.抓住多種形式的訓練,給學生創造說話條件,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良好機會。譬如,小學低年級建立小值日生制度,擔任值日生的學生每天定時向全班同學匯報本班一天中的好人好事;舉辦故事會,有意識的讓說話能力較差的學生去鍛煉;在班隊活動中,訓練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和說話能力,讓班、隊干部帶領小伙伴自己去組織活動,教師只是予以指導,等等。
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嚴格要求,持之以恒。要求學生堅持說普通話,做到吐字清楚,聲音響亮,語言通順有條理,有合適的速度和落落大方的態度。教師本身更應嚴格要求,成為學生的表率,做培養學生口述能力的有心人,使他們從小就具有較強的說話能力讓學生以后終生受用。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西縣柯寨鄉王家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