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教學是農村低段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困難,因此,趣味教學就很有必要。
關鍵詞:合作;對比;識字
對于低年級學生說,識字不僅是一項新的任務,更是一項重要的內容,但從傳統意義上來講,識字教學是一個單調乏味的過程,農村孩子跟城市的孩子比,識字、認字尤其困難。農村孩子接受得比較慢,知識形成的過程也較長,這是確實存在的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的直接動力。因此,增強趣味性,就能給農村低年級學生識字插上快樂的翅膀。
一、互幫互助,在合作中識字
一個班級學生必然存在個體差異,教師難以一一關注,合作學習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一是各自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起到互補的作用。一是優生充當“小老師”帶動學困生,這樣不但能幫助別人識字,而且也能提高自己的識字能力。
二、引導交流識字方法
1.部首歸類
例:①“江、河、海”都有三點水,都跟水有關,還有哪些這樣的字呢?
②“跑、跳、躍”都有足字旁,都跟腳有關,還有那些這樣的字呢?
③“貓、狗、豬”都有犭旁,這些字都跟什么有關?
④“拍、打、抓、提”都有什么?這些字都跟什么有關?
2.加一加
例:分+艸=芬(芬芳) 寧+氵=濘(泥濘)
3.減一減
例:城-土=成(成長) 組-纟=且(而且)
4.合一合
合手拿(拿著),魚羊鮮(鮮美),三口品(品茶),三日晶(亮晶晶)等。
5.換偏旁,對比識字
我把部首不同的形近字稱作“多胞胎”,對于用火眼金睛辨別那些長得像的兄弟姐妹,學生的興趣極濃。“多胞胎”識字要結合編兒歌,順口溜來區分識記、并鞏固。
學習“翹”字時,我讓學生找找它的胞胎兄弟,并編成順口溜來辨別它們。
有火把柴燒,燒火
有日能分曉,分曉
有水把水澆,澆水
有絲把線繞,繞線
有羽尾巴翹,翹尾巴
6.給生字配動畫
例如:在教學“跳、舉、扔、拍、掃、洗、刷、端”一課時,讓學生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讓字形在腦海里動畫般流出來,讓一個個靜止的生字活起來。
7.編兒歌
例:①帶有門字部的字:
口字進門問原因,日字進門坐中間,馬字進門闖了禍,門里超市真熱鬧。
②日字加一豎的字,都有哪些?
日字加一豎,上去就是由,下來就是甲,上下通來就是申,不上不下那是田。
8.編字謎
為了區分“處”和“外”,我給學生出了這樣的字謎:
半個多,腿伸長,一豎一點站腿上。“是‘處’!”有學生高喊。我“乘勝追擊”,問道:“那你們能變一變謎面,使謎底變成‘外’嗎?”“半個多,在一旁,一豎一點站邊上(外)”,通過這兩則謎語,學生不再混淆“處”和“外”了。
學生對編字謎興致很高,由于天真可愛,他們非常愛戴“高帽子”,盡管有的學生編得極簡單,甚至是不太順口,我還是會給他們一些積極向上的評價,并鼓勵他們。
9.聯系生活識字
很多學生的認識渠道來源于社會,如店牌名、物品名稱、電視節目名、人物名字等,只要有一個學生提出,其他學生也能相繼回憶起,并在日后自發加強對社會生活中字詞的注意,例如,“熊”字一出現,學生不拼就知道怎么念,而且不會和“能”混淆,那是因為看了動畫片《熊出沒》。
三、玩中鞏固識字
低年級學生好動,我結合了音樂節拍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鞏固識字。
1.對歌式
例:問:狠,什么狠?
答:狠,狠心的狠。
2.模仿式
例:請你跟我這樣說:茶,喝茶,爺爺愛喝茶。
我就跟你這樣說:茶,喝茶,爺爺在喝茶。
總之,識字教學不能千課一面,千篇一律,但也不能追求花樣而去作,而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識字中,體驗成功與樂趣,趣味、靈動的教學,解決了農村低年級學生識字的“枯燥無味”,也正如給他插上了學習的翅膀。
(作者單位 貴州省遵義大河鎮石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