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從創設學習情境入手,旨在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懸念;情境;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運用了以下創設學習情境的方法,現整理并總結如下:
一、課堂之始,重在導入
1.目標導入法
這種方法是教師進入課堂后,馬上就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掌握的重難點或課文中心。這種方法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去學習,師生思路清晰,教學效果明顯。這種方法在教學中應用最廣。
2.類比導入法
這種方法是把內容相似的兩篇或多篇文章加以比較。例如,在講授《陳太丘與友期》時,教師可用孔融、王戎等聰明小孩的事例進行導入。
3.故事、歌曲導入法
在講新課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講一個簡短、生動,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或播放與講課內容有關的歌曲,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盡快集中到課堂上來。
二、設置懸念,扣人心弦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懸念正是吸引學生興趣的原始動力。例如,《桃花源記》一文,在寫法上就是設置懸念的典型。文章之始“緣溪行,忘路之遠近”便設下一懸:“迷路了會怎樣?”“忽逢桃花林”,然后寫桃林美景,“漁人甚異之,復前行”,又設下懸念:“前面是什么地方?”“初極狹才通人”,又設懸念“能走得通嗎”?直到結尾文章均以懸念貫之,我們教師便順著文章的思路,適時地發問點撥,與文章的設懸相得益彰,扣人心弦,促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三、現代教學設施的應用
科學技術的飛躍,尤其是計算機和網絡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技術的發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術走進了課堂。各類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和自制教學課件已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工具。這些教學手段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涵,也擴展了教學外延,更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引入競爭機制
課堂“擂臺賽”是提高學生競爭意識的重要途徑。不少教師反映:現在的孩子太“懶”了。我們在教學中也發現:近半數學生不愛聽課,不愛寫作業,“惰”性強,自制力差。據此,我們試行了“課堂擂臺賽”。在講課過程中,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組,教師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以“師提問—生回答”的方式讓學生掌握,而學生也在競爭中提高了注意力,積極地思考,無形中克服了“惰”性帶來的弊端,潛移默化地學會和消化了新知識。尤為重要的是,這一切都是學生在享受快樂的同時,主動學會的。
總之,教學情境是學生學習的具體環境,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是學生自主探究教學知識的起點和原始動力。
(作者單位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大流漂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