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要想有所創新,突破以往的傳統模式,就應該努力并積極探究新的教學手段,合作學習法是近年來的一個新的探究手段,意在讓學生具備合作意識,掌握合作能力,實現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補、共進。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積極發揮學生特長,進行巧妙分組;營造和諧小組氛圍,培養合作意識;定期實施獎罰措施,激發進取觀念。
關鍵詞:初中音樂;合作學習;巧妙分組;和諧;獎罰措施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提及了其“課程總目標”,即“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但是目前來說,初中音樂課堂學生的參與度較低,不少教師在教學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一味進行灌輸式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度漸漸降低,加上由于初中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在成長中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對于合作意識比較淡薄。以下,筆者結合音樂課堂對合作學習法進行探究。
一、積極發揮學生特長,巧妙進行分組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個性,有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比如有的學生擅長語言表達,有的學生擅長邏輯分析,還有的學生善于觀察總結。作為教師,應該清楚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小組合作教學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在進行分組時,教師也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進行合理搭配。分組意味著團隊的比拼、意味著集體的討論,因此,在分組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各小組的綜合實力,力求形成一種實力相當,博采眾長的分組局面,只有如此,才能達到分組的效果,一方面小組成員可以發揮優勢,各司其職,對于教師的問題,有人分析,有人總結,有人發言,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另一方面,各小組實力相當,小組之間的競爭就會愈加激烈,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充分調動起來,因此,要想確保小組合作教學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取得成功,前提是必須充分調動并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當學生特長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后,學生的自信心就會變得更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隨之變強。
然而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教師在分組時,并沒有注重這一點,而是隨意為之,往往以座位的橫排和豎排為單位進行分組,結果導致各小組實力不均,綜合素質不強,不能提起弱勢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導致小組合作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見,分組合理與否是確定小組合作教學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基礎。作為教師一定要明察秋毫,慎之又慎,在分組時,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特長,充分參與到小組合作教學中。
一般來說,我在音樂課堂上,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比如有的學生善于唱歌,有的學生擅長舞蹈,將他們進行分組,有助于發揮每一個小組、每一個學生的特長。比如,教學第六單元“冬之韻”的時候,學生結合自己的喜好、特長,有的學習小組善于唱歌,就延長了《踏雪尋梅》,其余學生即興為之伴奏,有的學習小組善于舞蹈,就伴隨著音樂《溜冰圓舞曲》一起跳舞,有的學生聲音獨特愛表演,就讓她獨唱《我愛你,塞北的雪》,還有一些學生盡管不擅長唱歌,但是他們善于繪畫,有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為歌曲做了多媒體畫面,拿到課堂上來分享,效果也是非常好的。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生能發掘其他學生身上的優點,凸顯博采眾長的優勢。
二、營造和諧小組氛圍,培養合作意識
學習,僅靠一人之力是不行的,有時需要博采眾長,借助他人的助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小組合作教學就提供了這樣一種學習合作的模式,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配合和分工,可以通過集體的合力使很多問題迎刃而解。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小組成員必須有積極探究的精神,成員之間必須團結一致,和睦相處,努力合作。只有如此,才能將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學習求知上面,才能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和進步。因此,作為教師,筆者一直告誡各小組成員要團結一致,發揮合力。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經常為各小組布置各種集體性作業,這種作業往往涵蓋信息量大、問題點多,靠一人之力無法完成,必須依靠整個小組的合力,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有效配合,才能得以圓滿完成。通過完成這類復雜的作業,小組成員之間關系會更加密切,合作意識更強,小組氛圍也會更加和諧。
比如,今年正值母親節的時候,一上課我就跟學生說:“同學們,這個周末是什么節日呀?”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母親節!”我接著問:“你們有沒有想過,要送給媽媽什么樣的驚喜啊?”他們瞪大好奇的眼睛看著我,“我們今天學習豎笛,《大海啊,故鄉》,你們學完了回家給媽媽表演,算是送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他們連聲叫好,但是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豎笛,所以在學習的時候會有些犯難,這時候我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將一些自己不懂的地方先通過小組得到幫助,在小組交流合作中,學生對豎笛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有的小組還組織了表演,有的吹豎笛,有的伴舞,非常精彩。在他們的表演過程中,我用相機進行錄像最終刻盤,他們將光盤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自己的母親。
三、定期實施獎罰措施,激發進取精神
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沒有差距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在小組合作教學法運用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如何保證小組合作教學的效果,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要保持學生的熱情和進取意識。而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大都具有非常強的榮譽感和好勝心理。作為初中音樂教師,如果能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有效加以運用,將會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提升小組合作教學的效果。
筆者在教學中就經常采用同比優劣的做法,定期(一般是每月)選出班內表現最好的小組和表現最差的小組,評選的標準有很多,包括小組完成作業情況、小組氛圍是否活躍、小組是否團結、小組考試成績等等。對于表現優異的小組,筆者會給予獎勵,而對表現最差的小組則實施懲罰。比如,曾經有一段時間,筆者特意制作了一面“優秀小組”的錦旗,專門頒發給表現優異的小組,一個月一評選。對于獲得錦旗的小組,筆者會在全班進行表揚,進行授旗。對于連續拿到錦旗的小組,筆者會自掏腰包買獎品,雖然花費不多,學生卻非常高興,非常在乎。而對于表現最差的小組,筆者也會當著全班學生的面進行點名,并且會進行一些有趣的懲罰,如,罰做俯臥撐,罰擦黑板等等。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促使小組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小組成員之間也愈發團結,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教學效果得到了保證。
比如,去年的元旦前夕,學校照例會安排很多學生自己表演的節目。我要求學生自己選一首歌,自己排練節目,我只負責適當的指導。我一發布這則消息,學生甚至有些雀躍起來,他們自行分組,組織舞蹈練習,由舞蹈較為擅長的學生作為指導老師,班長帶頭組織購買一些簡單的道具、衣服等。一個月后,我觀摩他們的表演時,著實吃了一驚,他們選擇的歌曲是《茉莉花》,班上一個唱歌較為出色學生負責主唱,其余人有的舞蹈,有的伴奏,分工明確,并且統一了著裝,模擬歌曲中的場景……這次班級的元旦文藝演出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學生一個個心里樂滋滋的。這也給了我不小的啟示,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是無窮的,通過這樣的讓他們自主進行排練的小活動,不僅鍛煉了他們的音樂才能,更讓他們在組織中學會相互合作、相互幫助,他們完全自主地融入了自己的想法,也收獲了成果和喜悅。
總之,初中音樂課在合作中綻放精彩,作為教師應該積極探究音樂課的合作方法,以期更加適合學生的心理和學習規律。
參考文獻:
[1]韓雪.初中音樂課堂合作學習教學方式探究[J].文理導航,2012(03).
[2]陳雙.合作學習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2010(09).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黃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