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新課的導入將直接影響本堂課的教學效果。從導入的內容、導入的材料、導入的方法、導入的原則對數學新課的導入進行論述。
關鍵詞:數學新課;導入;方法
一臺好戲演好序幕,一篇文章寫好開頭,一個蘋果吃好第一口,都能激起人的興趣和注意力,同理,教師上課,導入很重要。
那么,什么是導入?
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和活動開始時,組織學生進行課前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它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熱身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成功的導入,關鍵在于有效激發學生,讓學生對導入內容產生足夠的興趣,在教師的幫助下將注意力迅速轉到課堂學習上來。導入成功與否,根本在于導入前的設計。
一、導入設計涉及的內容
1.導入材料
導入材料要有趣味性,妙趣橫生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切忌老生常談,刻板乏味,但是也不能故弄玄虛,嘩眾取寵。導入材料要有可接受性,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的能力儲備,深淺適中,以保證學生聽得清楚,看得明白,想得透徹。
2.導入內容
導入內容要有針對性,緊貼題目。一般來說,導入要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出發,結合課題,圍繞教學重難點,為新課的教學開道鋪路。
3.導入過程
導入過程要有導向性。導入不僅為學習內容定向,還要為學生的思維定向,使學生一開始就形成教學所需要的狀態。因此導入設計要注重創設問題情境,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以便以舊拓新,促進知識的正遷移。
4.導入語言
導入語言要精當簡練。導入只是引路,不是正式講授新課,因此,應該簡潔明快,精當流暢,以一瀉千里之勢迅速將學生引入學習狀態,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好的導入效果。
二、數學新課導入的設計思路
學科不同,新課導入設計的思路也不同。
數學新課導入的設計,要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互轉化的規律,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心理,并根據數學符號語言的特點來進行。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應采用與之相適應的導入方法。
三、數學新課導入的方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那我們教師應當怎樣做才能讓數學課堂真正“活”導入呢?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對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的方法和技巧進行了探索,總結了以下七種導入方法:
1.背景故事導入法
“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動有趣的數學故事令人終生難忘。例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時,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哥德巴赫是200多年前德國的數學家,他有一個偉大的猜想,時至今日仍然沒有被證明是否正確。在數學界,人們把他的猜想稱為“數學皇冠的明珠”。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轟動了國內外數學界。幾年前,英美兩家出版社懸賞100萬美元,限期兩年求證“哥德巴赫猜想之解”。那么,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是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嗎?點擊課件,出示“任一大于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讓學生齊聲讀。師:就是這么一句話,你有什么不解的嗎?從而引出質數和合數的教學。
2.以舊引新導入法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個新的問題的解決都是利用主體經驗中已有的舊工具實現的。”數學知識是系統連貫的,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接受新知識,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如果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忘記了,或模糊不清,接受新知識就會有困難。因而,教師要善于通過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以加強對舊知識的鞏固。
3.設疑式導入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如果有疑問,就會引起懸念,心里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教師要善于在靜態的教材知識信息中設置矛盾,巧妙設疑,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使學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一開始就進入最佳狀態。在教學“什么分數才能化成有限小數”時,讓學生隨口說出一個分數,教師在第一時間內判斷它能不能化為有限小數,這樣學生便被教師料事如神的本領而折服,頭腦中便會產生“老師為什么能這樣快就判別出來”的疑問,使他們萌發強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這種判別方式,然后教師再順利導入課題。
4.演示操作導入法
從生活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當教師把實物或教具拿出來向學生展示時,學生就會自覺停止其他活動,將注意力集中到實物或教具上。教師可利用實物、課件、教具的直觀作用引出新課題。使他們在情境中思維,在活動中思考。例如,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我從讓學生拼七巧板的游戲導入新課,讓學生用一副七巧板拼一個最喜歡的圖案,并說說它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這樣的導入新奇有趣,而且為本課難點的突破埋下伏筆,既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又有助于對新課內容的掌握。
5.生活實例導入法
大量的實踐證明:當學生的材料來自于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備加高漲;因此,新課導入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境中開始數學學習,體驗和理解數學。如,教學“百分數的認識”時,我與學生進行飛鏢比賽,算一算誰是投鏢能手,從而導出百分數的認識。
6.游戲導入式
游戲是兒童喜愛的活動形式,為體現“課堂教學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的新課程理念,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做各種新穎有趣的游戲或進行一些別出心栽的小競賽。如,教學“秒的認識”時可讓學生以猜謎的形式導入,這樣融知識、趣味、思想于一體,寓教于樂。
7.矛盾沖突導入式
近期的一種心理學觀點認為,人的心理矛盾沖突應是工作或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起到有益、更新及創新的作用,是“功能性”的。這一理論,在數學教學上也是加以應用的。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我先是出示了一個正方形,給出邊長,讓學生求面積;接著,把正方形轉化為長方形,給出長和寬,求面積;然后,再把正方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嘗試求面積。這時,學生受原知識遷移的影響,會用兩條鄰邊相乘求面積。教師趁熱打鐵,出示一個與原圖形的邊長都相等、但面積相差很多的平行四邊形,提出:這兩圖形的面積的大小不一,可用大家的方面求出來的面積為什么卻是相等的呢?這個導入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知識與實際情況的矛盾沖突,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成功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導入的原則
各種不同的導入方法,在設計和實施中,應盡量符合下列要求,遵循以下原則:
1.目的性原則
導入采用什么方法和類型,要服從于教學任務和目的,要圍繞教學和訓練的重點,不能喧賓奪主,只顧追求形式新穎而不顧內容。導入的目的性與針對性要強,要有助于學生初步明白將學什么?為什么要學?
2.啟發性原則
導入要能激發動機,啟迪智慧,以生動具體的事例和實驗為依托,引入新知。設問與講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發人深思。
3.關聯性原則
導入要具有關聯性。要善于以舊拓新,溫故知新。
4.藝術性原則
導入要有情趣,有新意,能引人入勝,產生探究的欲望和認識的興趣。
5.機智性原則
課堂是一個動態的、充滿變化的環境。因此,要善于根據課堂的心理氣氛、學生的即時狀態以及教學任務和內容的改變,運用教學機智,調整教學的行為方式。
教無定法,導入更無定法。總之,設計課堂導入貴在靈活自如,緊扣課堂教學中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寬學生思路,開闊學生視野,在課堂上充分體現數學的內在美。
(作者單位 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