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課的學科分支很多,有的內容偏重于理論,如計算機語言、匯編原理等;有的偏重于操作,如課件制作、動畫設計等。這就要求計算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針對不同的內容來選擇恰當的授課方法。作為師范生的計算機教師,更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更要在學習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為學生將來從事教師職業奠定堅實的基礎。PowerPoint是一個簡單易學的多媒體作品制作平臺,在對中職生的教學中探索、總結了“課題研討式”教學法,在實踐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課;課題研討式;課題計劃書
一、“課題研討式”教學的設計
“課題研討式”教學即教師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將教學內容提煉、簡化成一份“課題計劃”,授課過程中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該“計劃”逐步操作、實踐和總結,使學生在實踐中提煉,在學習中創作,在掌握重難點知識的同時使課題計劃書遞進式地完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和科研能力。
作為我院的師范生不僅要學會學習,更應學會將學到的知識用簡潔流暢的語言表述出來,每次學生回答問題時我都注意訓練其音量、聲調和表情,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在作品制作和展示過程中,強調細節的刻畫與銜接,如,導語的設計、思考題的設計等,提高其教學組織能力。這是順應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課題研討式”教學中我把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的培養都融合在“課題計劃書”中,因此“課題計劃書”的擬定就成為此種教學方法的重點。
二、“課題計劃書”的擬定
“課題研討式”教學的應用是否成功,重點在于計劃書的擬定。我們針對一節操作性較強的計算機學科,把整節課的目標劃分成若干個小的目標,每個小目標之間又是相互聯系的,同時把“做中學”這一理念融入其中,通過“課題計劃書”讓學生對本節課該“做什么”“怎樣做”一目了然,同時能夠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實踐和創作,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學習型和科研型的師范生。
“課題計劃書”主要由課題名稱、實施步驟、課題結論和課題延伸四個部分構成。其主要作用如下:
1.通過“課題計劃書”一次性地將本節課的內容有層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對自己即將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初步的認識。
2.學生通過“課題計劃書”可以有目的、恰當地選取素材和設計作品,從而使教學的各環節銜接得更緊密。
3.分步驟完成課題每個環節之后都以文字的形式加以總結并填寫在“課題計劃書”中,這樣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遞進式地完善“課題計劃書”可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及科研能力。
三、“課題計劃書”的實施
在PowerPoint中用動畫觸發器可以實現對視頻的控制播放,在使課件畫面更加美觀的同時,能夠增強課件的人機交互性,且操作方法簡單實用,現就《PowerPoint多媒體課件制作實用教程》中第7章第3節的內容“利用動畫觸發器控制視頻播放”來講“課題計劃書”的實施。
1.成品展示,引出課題
教師通過廣播軟件演示實例,用以導入課題——利用動畫觸發控制視頻播放,在學生觀看實例1的同時要求其思考:在PPT中如何實現對視頻文件的控制?
設計意圖:導入課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示范演練,探究課題
(1)“播放”按鈕功能的實現由教師演示講解;
(2)“暫停”按鈕的功能由教師引導,學生操作完成;
(3)“停止”按鈕的功能由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實踐:學生依據下發的“課題計劃書”制作該PPT。
設計意圖:解決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能力。
3.作品講評,提煉課題
(1)學生依據課題提綱展示講解自己的PPT作品,并將課題內容加以完善,再現知識點;
(2)學生為自己的作品設計思考題,并將其利用動畫觸發器的方法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體驗成就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及創造性應用知識點的能力。
4.設置問題,延伸課題
(1)觀看實例2,分析思考:如何利用動畫觸發器制作交互練習題課件。
(2)動手實踐,嘗試制作利用動畫觸發器制作交互練習題課件。
設計意圖: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習欲望,提高創造能力。
四、“課題計劃書”的驗證
1.總結本節課重點及難點內容;
2.完善“課題計劃書”中的課題結論。
設計意圖:總結知識點,完善“課題計劃書”,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作為教師應該時時依據授課內容與授課對象研究、探索更適合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師范學院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