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如何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探究能力做了大量嘗試,采取了多種形式的研究對策,希望能真正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科學探究能力。
關鍵詞:生物學;探究能力培養;研究對策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學習,領會新課改精神實質,挖掘教材內容,深入調查研究社會生活實踐中有關生物學的問題,并及時帶到課堂教學實踐中與學生分享交流,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分析、歸納、概括、總結等各種能力。
一、認真備課,精心研究課堂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學習者,教師應當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能夠對新的現象和觀念建立自己的理解。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出于達成教學目標的需要進行的教學準備工作。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就必須讓學生活動起來,而活動也不是漫無目的,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因此,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挖掘教材,創設教學情境,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
1.從課本每個章節的生物實驗中提取探究素材
目前初中學生實驗較少,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欠缺,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得出結論說起來容易但是具體實施起來卻很難。教學過程每個實驗都貫穿著設疑—激發思考—觀察發現問題—作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交流應用這一完整的探究過程,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離不了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引導的同時,注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情感的變化等,例如,“嘗試探究水溫的變化對金魚呼吸的影響”一節的教學,如果按照教材老的教法,教師在做實驗前由學生觀察得出結論,雖然比教師干講好些,但不能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更不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現將學生自愿分組,按4~5人為一小組,課前拼桌子圍坐在一起,每組2~3條小金魚、一大燒杯自來水,少量冰塊、一溫度計、一撈魚網、三個500毫升的空燒杯、一份小組學習材料、一張小組探究報告、一熱水瓶開水。先讓小組學生經過思考分析可能作出如下假設:A.水溫的變化對金魚的呼吸次數有影響,隨水溫的升高金魚的呼吸次數會增加;B.水溫的變化對金魚的呼吸次數有影響,隨水溫的升高金魚的呼吸次數會減少。小組間在假設中可能有沖突,要引導他們通過親自實踐去檢驗。最后綜合全班各組的實驗結論,如有與其他組不一致的結論,師生共同分析,找出根源,最后得出結論。要向學生說明的是,結論是對假設的判斷,是對問題給出的答案。教師要引導學生,除了溫度因素外,金魚的呼吸次數是否與水質、喂食和環境刺激等許多因素有關?如果你有興趣,請與小組同學一起在課后進行探究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2.從身邊生活中提取實驗探究素材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農村初中大多數學生不愿意學習,教師要多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實驗中有趣的現象,從身邊生活中提取實驗素材。根據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思維活躍的特點,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現象加以解釋,例如,給農作物施肥時,為什么選擇在澆水后或者施肥后及時澆水;移栽植物時要帶土,較大的植物要去掉部分枝葉,這對農村學生來說是一件經常遇到的事情,用自己的生物學知識加以解釋。在學習根的結構和根毛的吸水原理時就能及時提取生活素材。再如,在講到血管時,常結合打“吊針”的例子,在打針前,結扎某部位,一條條“青筋”會突起,進一步說明靜脈血液的回流現象,學生對學習生物知識、解釋生物現象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知識的實際意義,用所學理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聽課效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課堂就不再是死記硬背,學起來也就不再乏味了。生活中涉及生物學知識的例子很多,教師要靈活運用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創設教學情境。特別是初中生物學教學,更應聯系日常生活,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性。
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提供必要的儀器設備和資料,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進行科學實驗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在實施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創造性的動手實踐,創新思維的樂趣。如,同一實驗,能否用不同的方法來設計,實施操作?實驗材料是否可以替換?實驗用具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還要根據所發現的新事實,及時修改原來的想法等等。如,課外實踐“讓大豆發芽”,在讓學生動手之前,先要讓他們想一想行動方案,讓他們自己設計用什么樣的材料,用什么器具,需要給豆芽提供什么樣的環境等,都要考慮周到。活動過程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真正成為探究的主人。這種實踐性的探究,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作為生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自己要積極去探究實踐,不斷研究培養學生探究的方法。要知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是一項復雜的勞動,對教師要求相當高,同時也需要學校、家長的支持配合,要給予良好的教學設備和實驗條件、師生的活動空間和時間等。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們觀念的改變以及意識水平的提高,相信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將會越來越顯現出來。
(作者單位 江蘇省豐縣趙莊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