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主要探討如何了解學生的心理,怎樣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進而實現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學生心理;師生關系;后進生;交流
著名學者錢鐘書有句詩:“心如椰子納群書。”說的是要放開胸懷讀遍天下書;對教師而言,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圍中體驗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以達到實現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那么,教師該怎樣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包容各種各樣的學生,達到更好的教學目標呢?
一、關注“以外”的世界,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只有關注學生所關注的世界,才有可能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否則,一切教育都是空話。教師除了教給學生知識之外,還有許多與學生進行感情交流的機會,我們只有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師生之間才不再是兩個世界的冷漠。所有的枯燥、單調都因有了情感的滲透而美好,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極平常的話……都向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師生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的學習勁頭都更足了。
二、鼓勵每個學生發表意見
在課堂上,應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發表意見或感受,哪怕有些強制性的,也應積極引導他們,聽聽他們的真實想法。其實,學生也有自己的評價方式,他們的話語平實,但是真情流露。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個性感受,我們才可能更好地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
三、敞開心扉,接納后進生
高中階段的后進生由于形成時間較長,性格大多較脆弱,教師的心應如椰子,接納所有后進生,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素質,樹立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但盲目的愛,不講技巧的愛,反而會使學生渾身不自在,誤以為自己被貼上了“后進生”的標簽,會在同學中抬不起頭來,也就是說,更多的關愛未必能換來更大的進步。那么,怎樣關愛后進生呢?
1.給后進生的第一堂課:指明方向
針對后進生的迷茫,我告訴他們:“你們的心在哪里,你們的財富與才能就在哪里。只要用心,你們可以學好任何一門學科,只要用心,處處都能展現你們的才能。”
2.給后進生的第二堂課:教會方法
針對后進生在進取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困難,我告訴學生,你可以把困難列在一張紙上,紙的另一邊列上你所有的資源和力量,包括別人可以給予你的幫助。你要善于使用你所有的力量。
3.給后進生的第三堂課:教會溝通
針對后進生的敏感與孤獨,我講了“孤僻的狗”的故事。我告訴他們,如果我們對別人不友好,別人怎么會對我們友好呢?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要做一個受歡迎的人。
4.給后進生的第四堂課:耐心等待
針對后進生急于求成的心理,我告訴他們,量變引起質變,堅持努力,等待飛翔。在實際工作中,把一名后進生轉化成優秀生固然值得欣喜,而把一名后進生轉化成中等程度的學生,也是不錯的成就。其實,教師關心的應是他們有無進步,而不是進步多少。
四、加強師生交流
利用教材和榜樣的事跡對學生進行心理情感的疏導,確實有很大好處,但畢竟不能解決每個學生的心理問題,教師必須針對每個學生各自的性格特點,加強師生交流。
1.耐心等待,捕捉良機
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摸準學生的思想脈搏,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從而抓住契機,進行教育。教師應主動、自然地接近學生,真誠地關懷他們,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激發他們心靈深處蘊藏著的進取心。
2.“親和力”是教師魅力的體現
自信和愛心是一種魅力,生活中只有具有親和力的人,才能照亮、感染更多的人。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悉心塑造自己的師表品德和人格魅力。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會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你講的課,因為佩服你而信服你說的每句話。
3.不宜在教室里開“批斗會”
一些與課堂氣氛不和諧的情況出現時,最忌“氣急敗壞”地開“批斗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一個威嚴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意味深長的手勢遠比“暴跳如雷”更能收到好的效果。課后溝通與交流更能平和地找到問題之源并妥善地解決問題,甚至能促進師生關系的改善。
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以平和之心、忍耐之心、細致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用熱情、激情、真情去撞擊每一顆心靈。當人心對人心,真情對真情時,學生在我們的諄諄教誨當中才會有如沐春風之感,同時我們也可享受到教育帶來的幸福。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9.
[2]王月芬.走向新課程的教師教學行為[D].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2005(3).
[3]吉昌福,龔如義.教育學教程[M].伊犁人民出版社,2004-05.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濱州北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