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策略是為實際的教學服務的,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而實施的;教學策略的選擇行為不是主觀隨意的,有效的教學策略是達成一定教學目標的關鍵。
關鍵詞:新課改;教學策略;教學效果
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簡單集成,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在教學論的層面上,教學策略注重以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等理論來闡述教學過程的本質和現象。
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制訂的、付諸于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整體方案,它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訂教師與學生所遵循的教學行為程序。
本文就筆者多年化學教學實際,淺談有效化學教學中教學策略的運用。
一、興趣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認知的源泉,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為了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常見的教學方法有:
1.趣味實驗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除了要做教材中的演示實驗,還有自行開發的一些趣味實驗,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我們在學習原電池之時,除了通過演示教材中的實驗來幫助學生學習原電池原理之外,我們還可以創設水果原電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原電池原理的理解。
2.分組競爭法。在教學中需要營造競爭的氛圍,使壓力變為動力,激發學生認知積極性。例如,在進行化學計算教學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分析、列式和計算比賽,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3.課外活動法。通過制作教具、模型,舉辦化學知識講座,化學課外小發明,化學競賽,參觀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進行社會熱點問題的調查,撰寫化學小論文等活動,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有理有趣。這些活動能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生活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化學教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注意以下兩點:
1.將生活中的化學帶入化學課堂,用生活中的化學生動地詮釋教材中的化學理論,為化學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是生活中常用的化學物質,我們在進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之時,將生活中二者的用途、鑒別方法引入課堂,會使我們的化學課堂變得更為生動。
2.化學教學要服務于生活,讓學生在課余走進生活,用我們所學的化學知識服務于生活,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多組織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使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學以致用。
三、信息化教學策略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實施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策略最終目的是學生不再是信息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要讓學生成為信息的運用者,在互動的信息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實施信息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
1.利用網絡信息豐富教材內容,讓學生及時了解世界上化學發展動態和化學研究新的成果。
2.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再局限于課堂,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辨證、采訪、上網、觀看有關化學知識的影片和參觀一些與化學有關的工、農業部門等等,這些形式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而且能激發其興趣,發揮學生的特長。
3.授課者不僅是教師,還可以是工程師及研究人員或者是具有豐富知識和實踐的人,甚至可以是學生,都可以給學生作專題報告,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探究性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體會科學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教師在實施探究性教學策略時要注意以下四點:
1.革新課堂觀,適應新課改要求。探究性教學改變了人們的教育觀念,明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樹立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的觀念,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情感和態度的培養。科學探究既是一種方法,又是一種學習目標。進行探究性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2.體會規律的推理過程,加深學生對規律的理解和記憶。化學反應規律是前人在實踐基礎上總結的科學結論,教學時可以將前人探索化學反應規律的過程進行簡化或是理想化處理,讓學生充分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樂趣和魅力,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化學反應規律的記憶。在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思維和推理過程中進行歸納和總結,這樣形成的記憶一般比較深刻。
3.在實驗中進行探究,讓學生感受探究的樂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于實驗對象或實驗條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實驗產物也不相同,如果對實驗后的產物進行現研究,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發揮學生潛能,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例如,進行實驗室直取乙烯的實驗時,教師不妨在驗證乙烯化學性質的基礎上添加一個實驗探究,分析乙烯氣體中所含的雜質實驗。通常測定出的主要雜質有CO2、SO2、乙醚,隨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分析產生雜質的原因,這樣學生會對此實驗記憶深刻。
4.成立化學課外探究小組,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成立化學課外探究小組,并設立研究課題,不僅能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基礎知識,還提高實驗操作基本技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協同合作能力,有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因而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心理特征、知識層次和能力要求,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探究學習活動,可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揮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空間。
總之,教學過程是一個彼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其中任何一個子過程都會牽涉到其他過程。因此,在選擇和制訂教學策略時,必須統觀教學的全過程,綜合考慮其中的各種要素。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將具體的教學方式、措施等優化組合,為實現教學目標創造良好的策略條件。
參考文獻:
梁惠燕.策略本質教學新探.[J].教育導刊,2004.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