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網絡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給傳統的教學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多媒體集聲、像、視頻、動畫等內容于一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了對知識的理解力,拓寬了知識面,切實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網絡教學;多媒體;語文課堂;有效性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教學以其獨有的生動性進入了中學語文教學課堂。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基礎性語言學科,充分應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能將學生帶入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將網絡的工具性與語文課堂的人文性有機統一,促進語文課堂創新性和實踐性的發展,進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一、利用多媒體網絡能將抽象的文字描述具體化,提升理解力,激發創造性思維,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語文教學中,要描述某一對象,往往是文字的描述,一般都比較抽象,不便于學生理解。多媒體打破了傳統平面說教的教學模式等諸多局限。語言文字的描述結合簡易的圖片、圖示、視頻,使僅僅靠語言難以理解的東西,直觀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使描述對象具體化,為理解課文創造了有利條件,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也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蘇州園林》一課,針對一些園林建筑名稱,諸如,亭臺軒榭、花墻、廊子等,對于初中生來講,如果不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它們的構造。如果利用網絡媒體,播放蘇州園林的實景,結合課文所講的內容,就能直觀地將園林內的布局展現在學生面前,非常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進而教師引導:在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建筑呢?引發學生聯想自己生活的城市周邊的公園建筑的設計,不僅會加深對園林建筑的理解,還能對其進行比較評價,極大地促進學生動腦的主動性,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力。這種方法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知識,又拓展了他們的思維,發掘了其創新能力。學生會跟著視頻的播放,不知不覺中將這些知識與生活相聯系,有學以致用的效用。
二、利于轉變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實踐證明,學習任何東西,主動學習和被動接受的效果大相徑庭。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將課本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樣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不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網絡教學具有新穎性、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等特點。網絡上各種信息的載體,比如,文字、聲音、圖像等,直觀、形象、生動、具體,能營造出一個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便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字信息,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其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積極思維,非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利用網絡資源,能擴大知識面,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擴充知識面,是學好語文的必要途徑。傳統的課堂教學,空間有限,時間有限,為了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在講到某一個內容時,由于時空的限制,往往只能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要求課外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自行進行課外閱讀,以達到擴充知識面的目的。這種方法不能強制去監督,完全靠學生自主,很多學生不去主動搜集或者搜集的資料不全,因此會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在有限的時空內,實現知識面的擴充,無疑能提高整堂語文課的效率。網絡上的教學資源就有容量大的優勢,而且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例如,在教學《登上地球之巔》時,就能馬上在網絡上呈現珠穆朗瑪峰的景象及相關知識介紹;在教學《云南的歌會》時,可以將云南歌會的視頻場景通過網絡媒體播放。生動的畫面,不但能增加課堂知識容量,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把生硬的文字描述和直觀形象的實景結合,便于理解課文,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將網絡教學資源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死板教條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不僅能輕松獲取知識,還能積極思考,培養其創新能力,極大地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 山東省無棣縣信陽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