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課程教學的方式也在逐漸變化發展。現在的課堂教學方式不再遵循陳舊的“滿堂灌”方式,而是開展多方位教學。其中,合作學習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方式。就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的角色進行定位,希望能夠為教育事業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教師;合作學習;角色定位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已成為有別于傳統教學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專制,同時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
然而,實事求是地說,合作學習的運用并不理想。縱觀現在的語文課,合作學習被泛用的現象并不少見。原因就在于合作學習還沒有被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三個組成要素:恰當的學習內容、健全的小組和有效的指導還沒有被掌握。筆者認為,要想讓學生的合作學習有效,教師就必須在實踐中研究、尋找自己的角色。
一、教師應當好學生合作學習前的策劃員
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且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前,要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組的組合等做好周密的策劃。
1.確定適宜的合作學習內容
國外已有的研究認為,合作學習方式適宜于較為復雜的或較高層次的認知學習任務,適宜于絕大多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學習任務。另外,如果教學目標本身包含了人際交往品質與能力培養的話,那么,就更需要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所謂“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就是這個意思。
例如,《郵票齒孔的故事》一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郵票齒孔的樣子想象郵票打孔機的樣子時,采用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每位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時在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時又提升了自己的認識,學生之間互相激活思維,想象出的打孔機的樣子不但數量多,而且創意迭出。
2.選擇相應的合作組的組合
合作學習的目的在于既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合作學習還有助于因材施教。教師根據合作的動機、合作的內容、合作的要求不同選擇不同的合作形式與之相對應。
(1)從合作的目的分:互助型、交流型、探究型。
(2)從合作的人數分:二人、全班。
(3)從合作的成員分:生生同組式、師生同組式、家庭同組式。
(4)從合作人員的結構分:同質式、異質式。
(5)從合作內容分:主題式、開放式、主持式。
(6)從合作人員組織形式分:指定式、自由式。
(7)從座位環境分:同桌組、前后桌組、固定小組。
二、教師應當好學生合作學習中的消音員、調解員、信息采集員、替補隊員
學生小組合作的時候,教師應該做什么呢?不是等待,不是觀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組當中,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
1.合作學習會帶來較傳統教學更大的噪音,這個問題是目前一個突出的問題
斯萊文等人認為:“合作學習的課堂看起來應像一個蜂巢,而不應像田徑場。”最好的狀態是教師難以從中聽出某個人的聲音。如果合作學習的課堂喧嘩,噪音太大,以至于學生難以聽清彼此的說話聲,教師就應成為課堂的消音員。如,某些教師移植了球賽中的顏色指示牌來控制噪音,對噪音過大的小組出示黃牌,以示警告;對把噪音維持在一定水平上的小組出示綠牌以示鼓勵。對于非小組行為的個人行為教師可小聲告訴或提醒學生要小聲說話。
2.實施合作學習開始,由于合作學習小組中的學生在性別、學業成績、能力、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合作學習中會出現許多矛盾
約翰遜等人曾明確指出:“僅僅把學生分到小組,并讓他們進行合作,這本身并不能保證一定就能產生合作。”這時往往需要教師經常告誡學生,在小組中與同伴合作是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應當表現的行為。學生應明白,藐視合作、取消他人、拒絕別人是不可取的,也不是有效的學習方法。
合作學習走入正軌后,小組中也會經常由于組員之間意見不統一,各持己見,而使合作學習難以繼續進行。教師此時的調解作用更為突出,教師應針對具體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以保證合作學習順利有序地進行。
3.合作學習過程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
睿智的教師要學會關注學生的生成,發現并采集有價值的信息。它包括小組的分工、組員的協調、組長的作用發揮、討論的問題、討論的過程、問題的結果、合作完成的作業等,以備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
如,有一次筆者在組織學生討論時,發現一位學生舉起了拳頭,連忙走過去。原來是那位學生發言時發現組員沒有認真傾聽,于是舉拳抗議。我以此為例,在學習總結時再次引導學生學習合作中的技巧——傾聽。
⒋合作學習時,合作小組缺員的事時有發生
機靈的教師常常會去補充缺員,一來可使合作學習不因缺員而停止,二則為師生合作創造了機會,三還讓教師較快地掌握學生合作學習情況,這或許是做替補隊員的好處吧。
三、教師應該是學生合作學習后的質檢員、評價員
學生合作學習后進行匯報,已成為合作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此時的教師擔任的是合作學習的質量檢查工作。不僅要檢查合作學習的結果,還應檢查合作中的分工情況及合作伙伴的參與情況。
對合作學習的有效評價,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調控功能,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向、學有方法,使教師教有主導、教有志向、教有成效。對于合作學習的評價一定要側重于對合作小組的評價。
綜上所述,學生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在于促進學生的有效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去研討、生成,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因此,教師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傳播者、講授者或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的呈現者,其主要職能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知識的促進者。教師應該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
參考文獻:
[1]張亞楠.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9).
[2]劉佳佳,趙鵬程.集體行動困境下合作學習自主性缺失問題的探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8).
[3]劉海洋.合作學習理念下的日語學習問題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8).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八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