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化學是一門新的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顯得更為重要。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對此深有體會。而且處理好師生關系、巧妙地在課堂中設置懸念、優化和補充教材中的演示實驗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密切相關。
關鍵詞:師生關系;懸念;實驗
在目前素質教育大趨勢下,學生已經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而要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搞好學習最重要的動力源之一。因此,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學生喜歡一個教師,那么他也一定喜歡教師的學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和研究學生、熱愛學生、公平地對待學生,并且要做學生的朋友和楷模,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先決條件。
二、在教學中要注重懸念的設置
懸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特別是在上第一節化學課的時候,必須清楚學生對于這門新的學科所抱有的強烈好奇心,作為一名化學老師要緊緊抓住學生這一好奇心,有目的地做一些有趣味的小實驗,比如,“雞蛋的沉浮”“魔棒點火”等實驗,每個學生都會感到非常驚訝好奇,這時需不失時機地設置懸念,并實時提出疑問:“實驗中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神奇的現象?”學生就會議論紛紛,每個人都很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對于這樣神奇的學科學生立馬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從第一節課就需要給學生設下他們想知道的卻暫時又不能解決的懸念,讓他們帶著這樣的懸念進入后續課程的學習之中去。如果學生經常帶著這樣或那樣需要探究的懸念上課,他們就會感到越學越有興趣,從而極大地激發出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重視課堂上的演示實驗
初中生年齡普遍較小,這正是好奇心很強的時候,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感興趣是他們學習化學最主要的動機。而化學演示實驗的任務之一則是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并促使這種興趣能夠穩定地保持并得以發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在認真做好演示實驗的同時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設置實驗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通過學生之間自主地討論得出實驗結論。例如,在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先將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一秒后取出。接下來讓學生觀察現象,多數學生都能夠看出火柴梗不同部位被燒的情況不同,此時提出實驗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生便相互討論,通過合作并且由教師引導最后得出結論:火焰是分層的,并且每層的溫度不同。這樣一來學生不但抱著極大的興趣積極參與進來,而且還能夠很好地理解這個實驗。所以,課本中出現的實驗,不管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都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完成。這不但是提高學習興趣的一種途徑,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另外,為了讓學生能夠更輕松地掌握實驗,必須對一些實驗進行改進和補充,例如,在檢驗CaO變質以后,其中是否混有Ca(OH)2的實驗中,有的學生向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水,再向此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若溶液變渾濁則說明CaO中混有Ca(OH)2。但是,CaO溶于水的時候會和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Ca(OH)2,所以,這樣的實驗方法并不能夠證明固體混合物中有Ca(OH)2存在。教學中對這個實驗做了如下改進:取混合物于研缽中,向其中加入固體NH4Cl研磨,如果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產生則說明固體混合物中有Ca(OH)2存在,這樣就避免了CaO與水接觸。再如,在做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CO2的時候,同時做大理石和稀硫酸、碳酸鈉和稀鹽酸的實驗,這樣補充以后學生就能很直觀地看出來為什么不用稀硫酸和碳酸鈉來作為替代藥品。因此,抓住課堂演示實驗,合理改進和補充實驗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所反映的知識。
總之,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源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化學興趣,是我們化學教師所肩負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和關鍵。
(作者單位 安徽省定遠縣陽光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