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作為熱門的計算機專業的改革成為當務之急。從教學目標、教學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方法四個方面對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進行了淺析。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考核方法
一、教學目標改革
隨著計算機專業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及其應用正朝著網絡化、多功能化、行業化方向發展。而IT行業的發展對計算機網絡管理員、計算機圖形圖像、計算機廣告設計制作、計算機輔助設計操作等中級計算機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應適應社會需求,其教學目標根據社會需求可確定以下幾個培養方向。
1.計算機網絡
以熟練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為主,掌握綜合布線及網絡構建應用技術,培養計算機網絡管理員。
2.平面圖像處理
以熟練掌握圖形圖像處理軟件操作能力為主,培養能從事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廣告設計技術員。
3.辦公自動化
以熟練掌握文字處理及表格處理軟件操作能力為主,培養辦公自動化管理和操作技術員。
4.多媒體技術
通過培養能從事計算機文字處理、圖形圖像、聲音、動畫、電影電視等多媒體軟件制作員。
二、教學課程改革
我國社會經濟模式從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要求計算機專業教學擺脫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的僵硬模式的限制。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除了要求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外,更注重所學內容的實用性。因此,必須對原有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匯編語言》《Qbasic語言程序設計》《組成原理》《磁盤操作系統》《數據庫應用程序設計》等“重理論、深分析”的純理論型課程不必全盤學習,學校只需有選擇地讓學生學習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就好,同時可大膽開設《網頁設計》《Photoshop圖形圖像處理》《Flash動畫設計》《計算機網絡基礎》等面向市場、以實踐操作為主的實戰型課程。這樣就會使教學課程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同時也有利于畢業生滿足市場需求,更快、更好地就業。
三、教學模式改革
1.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當代教育改革逐漸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強調“學”重于“教”,滿足教學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目的。
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講課的同時應該隨時關注學生的反應,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教師在講課時可對學生進行提問、答疑,將學生放于主體地位,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如此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握教學的大方向,不可以一味地滿足學生的任意需求為方向。
2.建立以實踐為主的教學模式
計算機課程具有操作性強的特點?;谟嬎銠C專業的要求,在本專業教學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應該更加注重實踐,即實際操作,采用以實驗室、視頻室為主戰場的教學模式。實踐的直觀性和便捷性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只有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
四、考核方法改革
由于中職生整體素質弱于同類學校學生,所以,按照現有的通用的考核方法對中職生進行考核不太合適。這不但會打擊中職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不利于中職學校教育的發展與進步。加之計算機課程的實踐性很強,筆試考核方式有時無法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因此,考核方法必須進行改革。
1.理論考核
對于計算機專業中理論性較強的課程,考核成績就以理論考核為主,仿照現代大學成績考核,平時課堂表現和課后作業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理論成績占70%。
2.技能考核
對于計算機專業中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考核成績就以技能考核為主,平時技能考核占30%,期末考試理論成績占30%,期末考試技能成績占40%。
3.學分制考核
學生在一定的修業年限內必須修夠規定學分,學分修夠畢業時就可以拿到畢業證,否則無畢業證。所學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可得學分必須拿到,選修課則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全校范圍內進行選課,修夠規定的學分即可。
總之,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方法四個方面對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進行論述,體現了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促進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譚浩強,林定基,劉瑞挺.計算機基礎教育叢書出版說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8.
[2]王柯.計算機應用基礎上機實訓與測試[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3]田楓.關于高職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J].商業經濟,2009(6).
[4]楊青.淺談高職教學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的改革[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1).
(作者單位 山西省呂梁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