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進一步掌握詩歌鑒賞題的解題技巧,提高賞析答題能力和答題準確率,對備戰高考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感受語言
1. 與語言有關的考點
高考古詩鑒賞“語言”考點的試題主要有煉字(詞)型、語言風格(特色)型兩類。
煉字即是煉意,煉字(詞)就是要求品析詩中在表情達意上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這些經過詩人千錘百煉的字詞,在詩中的地位可謂是牽一而動全身,因而備受命題者的青睞。鑒賞的重點在動詞、形容詞、副詞和疊詞。
語言風格(特色)型考查的是學生對語言的體悟能力。可結合教材中的具體篇目,尤其是代表性的作家,讓學生認真地反復體味語言,形成一定的語感,以便遷移。
2. 高考常見設題方式與分析
煉字(詞)型試題主要有三種設題方式。判斷某句中最精煉傳神的字是哪一個并要求進行分析。賞析某字詞或分析某字的作用。分析兩種版本詩句中“哪一個字更好”的開放性試題。賞析字詞的前提是準確理解字詞的字面意思,還要有聯系具體詩句再現畫面的意識,力求畫面準確、形象生動。
語言風格型。分析語言風格(特色)的試題難度稍大,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出現于高考,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風格是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有機結合所形成的整體風貌。風格即人。高考常見設題方式:⑴直接或間接告訴詩作的風格,要求考生做簡要的分析。⑵要求考生指出詩作的語言特色然后再簡要賞析。對此考點,學生最大的問題一是知識儲備不夠。對語言特色或風格的相關知識沒有系統完整的積累。二是語言的感受能力較差,不能較為敏銳地指出語言的特點。在備考中可選擇教材典型篇目對常見語言風格類型進行梳理。比如“淡雅閑適”,可品味教材王維的作品《山居秋瞑》;“豪邁雄渾”,可品味李白的作品《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
二、抓形象,再現畫面
常見設題方式:請賞析詩中的人物形象,或是“詩中的人物形象有何特點”。
鑒賞人物形象首先要注意聯系人物的具體言行、神態、心理來分析,切忌任意拔高、貶低或亂扣帽子,要言之有據。其次要盡可能地知世論詩,知人論詩。由于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往往是詩人自己,那么對于一些我們比較熟悉的,代表作家的作品,在分析人物形象時要注意聯系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生平經歷,思想情況進行分析。最后要注意把握環境描寫、景物描寫的特點,因為二者對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烘托渲染作用。
三、品味意境
學生最大的問題是不能通過物象與情志的契合點,準確把握意境特點。由于對“意境”概念的理解不夠清楚,導致答題的內容要點遺漏。解答意境類題應考慮“景”與“情”兩大關系,具體應包括幾個要點:一是抓住主要物象的特點用優美的語言描繪畫面,二是用術語概括畫面的特點,三是指出詩人通過物象所寄托的感情或哲思。最后的問題是不能熟練準確地用術語概括畫面的氛圍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并熟悉運用以下概括意境特點的術語:雄壯開闊、高闊深遠,情韻濃郁、生機勃勃、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涼等。
四、評價內容和觀點
考查內容。就高考要求而言,評價內容和觀點,就是理解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把握其情感基調,分析其社會意義,評判其社會價值。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內容主旨的評價,二是對思想情感的評價,三是對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
常見設題方式與分析。常見設題方式:概述詩詞所描繪的景象。根據要求篩選整合詩中的信息。把握詩歌的層次結構。把握了結構,也就等于把握了全篇的內容。理解作者的觀點、態度、情感。就古詩鑒賞而言,所謂“評價”應是能用自己的話對詩歌的內容、感情、格調等方面進行價值的評判。現實狀況是學生面對“評價”這類自主性比較強的開放題型反而不知所措,無從下筆。教師要注重在備考復習中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合作探究,通過這種方式開拓思維,彼此促進,培養鑒賞能力。評價內容和觀點要從一首詩的整體上去考慮,不能以偏概全或架空分析;要用歷史的觀點去看古人,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評價古人的思想觀點和態度,不夸大,不縮小,不絕對化;要因詩論詩,因人論詩,因事論詩,根據特定的詩、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時代作出特定的分析;概括時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要防止以偏概全的錯誤。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