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本土的歷史與特色,弘揚本土文化的精髓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而弘揚本土文化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
一、設計的練習要有“本土風味”
每個地區,每個地方,每所學校都有其特色,尊重、弘揚地方的人文文化是我們德育的主要任務之一。為此我們要努力發掘本土文化,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了解、學習與運用本土文化,能促進學科教學與德育建設的雙贏。因此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將最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文化融入習題,讓學生在強化練習中形成信息技能,感受思想熏陶。我以學校9月份舉行第六屆田徑運動會為契機,號召同學們為校運會設計獎牌。引人入勝的情景創設、催人奮進的激勵措施、豐富多彩的展示方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作欲望。在和諧、融洽的競賽氣氛中,大家掌握了基礎知識,形成了基本素養。課的最后,我以學校田徑運動會組委會的名義向獲獎者頒獎,有機地進行了德育滲透,因此教育教學效果明顯。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請根據自己的愛好或特長選擇其中一道題來做一做:1. 我們的祖國——新中國將迎來60歲的生日,請你設計一張賀卡送給我們的祖國媽媽;2. 相信大家還記得我校舉辦首屆科技節的情景,請你畫一畫其中一個令你難忘的場面。”同學們的創作思維被激活了,學習的主動性空前高漲。
二、設計的練習要有“文化韻味”
注重體現練習的個性化。現在的信息技術練習,一般極少考慮學生的需求,極少關注學生的個性,普遍存在內容封閉、形式僵化、缺乏趣味等毛病,因此容易澆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個性化的練習可以打破這個困局,還能豐富學校文化的內涵。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重視指導學生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并鼓勵學生記錄班集體、家庭與學校的成長歷程。學習了“金山畫王”,我們要求學生用自己的筆觸設計自己的夢想家園與心目中的學校;學習了“畫圖”,讓學生畫下自畫像、家庭合影與學校的風景圖;學習了“搜索引擎”,指導學生找一找家鄉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了解一下學校的往昔,并把相關的資料積存下來;學習了“設計電子報刊”,要求學生設計自己的電子名片,為學校與家鄉設計一份電子報刊;學習了“演示文稿的制作”,除了讓學生制作介紹自己的演示文稿,還指導他們為家庭、學校制作專題演示文稿。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張揚個性,形成自己的個性魅力與文化底蘊。
注重體現練習的合作性。合作學習有助于溝通人際關系,培養團隊精神,還有助于學生在知識構建、思維方式、情感培養等方面取長補短。教學中適當開展合作學習尤為重要,因為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2008年,我校大隊部為了創建南海區三星級隊部室,需要設計一個主體網站,于是我們借此契機,面向六年級全體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本土性練習:上課時,我播放了預先準備的“招聘啟事”,并定出了獎勵條例,然后指導學生分組制作學校的少先隊主題網站。課堂上,同學們都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課堂教學效果特別好。兩周后,由同學們合作創辦的少先隊主題網站應運而生,該主題網站受到少工委領導的一致好評。合作就是一種文化,可以創造出美好的東西,還可以增強集體凝聚力。
三、設計的練習要有“生活趣味”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材來源于生活,也回歸于生活,我們設計鞏固練習也應該遵循這個原則。只要做到細心觀察,樂于發現,我們生活中的事情都可以成為本土性練習的素材。如我們學習《誰是冠軍》時,我根據第五屆校運會的情況精心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題:經過運動員的努力拼搏,我校三年級六個班的跳繩成績出來了,請大家用Excel計算一下各班的總成績,統計出前三名進行獎勵。等學生算完了這道相對容易的題目,并學會了“排序”的基本方法后,我又設計了這樣的鞏固練習:“今天,大隊輔導員黃老師交給我一個任務,看看誰能幫助我又快又好地解決這個難題。這個難題是這樣的:看到我國四川省汶川發生了強烈地震,我校的同學自發為災區人民捐款,你捐一元,我捐五元,1700多人都參與了捐款活動。現在黃老師把全校36個班的捐款數與每人的捐款數都交給我,讓我請大家統計一下全校的捐款數和個人捐款列前五十名的同學。”由于這些都是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話題,因此能引起大家的共鳴。有了興致,學生總是那樣步調一致、全神貫注地練習著,自然而然學習效果就好了。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