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閱讀,是指將閱讀文本特征相似的內容進行對比理解、分析,使學生在對比中迅速、準確地提取信息,從社會背景、景物描寫、表現手法、人物形象、語言特點和思想內涵等方面對課文展開解讀。
一、促使小學生掌握比較閱讀特征
1. 交融性特征
小學語文課本內容包羅萬象,涉及道德、倫理、藝術、科技等多種方面,可以說是思想性、工具性和實踐性的綜合體,并以此構成了一個復雜而又龐大的知識網絡,課本中選取的作品都可堪稱經典之作,精彩篇章使人目不暇接。但是在鱗次櫛比的作品中,在縱覽全局的情況下進行比較閱讀,可以發現很多文章在思想內涵和藝術特征等方面具有交融之處,使學生感覺到紛繁的文章卻往往有異曲同工之妙。如《再見了,親人》與《十里長街送總理》這兩篇文章都是寫送別的,雖然在時代背景、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方面存在差異,但在人物設置、情感表達等方面卻有很大的相似性。教學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就這兩篇文章的主題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明白:“只有最可愛的人,才是最值得尊敬、懷念的人?!睂W生從比較出發,自然而然地找出交融作品中的特征。
2. 發散性特征
橫向性比較閱讀。這種比較閱讀不但包括同一作品中人物的比較,還包括不同作品人物的比較。如《將相和》中的廉頗與藺相如、秦王與趙王,在比較中更能凸顯人物的鮮明特點。又如《豐碑》中的軍需處長與《金色的魚鉤》中的老班長,都展現出舍己為人的革命精神,通過這兩篇作品的比較閱讀,能夠使小學生對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縱向性比較閱讀。這種比較閱讀可以從情感方面比較,如“山水情”(老舍《趵突泉》),“故鄉情”(王魯彥《我愛故鄉的楊梅》)等。又如哲學思考方面的比較,從哲學思想方面比較,如《揠苗助長》的主觀與客觀,《驚弓之鳥》的原因和結果,《守株待兔》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掩耳盜鈴》事物是客觀存在等等。
3. 互補性特征
在閱讀教學中,根據文章內容主旨表達、內容剪裁、寫法技巧等方面的不同進行比較閱讀,能幫助學生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形成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知識體系。如《溫暖》與《一夜的工作》都是對周總理這一人物進行敘述,但因為兩篇文章在主題方面的差異,導致選材有所不同。《溫暖》寫經過一夜工作后的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門口對一位普通清潔工進行親切問候的感人情景,歌頌了周總理平易近人、熱愛人民的崇高品質?!兑灰沟墓ぷ鳌分饕獙懽髡吲阃芸偫韺忛喐遄樱姷街芸偫硪灰沟墓ぷ髑闆r,歌頌周總理簡樸的生活作風、忘我的工作精神。這兩篇文章情節的共通,時間結構的順承,學生在閱讀之后,頭腦中對周總理的原有印象進行自然的疊加,主題講述具有一定的互補性,比較閱讀便能反映出周總理的人格力量。
二、小學生語文比較閱讀能力提升的技巧
1. 看重篇章主題進行比較
小學生大多對于閱讀內容的故事更感興趣,而涉及到提煉并揭示文章主題,很多學生都會感到困惑。我們可以運用比較閱讀,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同類作品中挖掘主題,讓學生逐漸掌握揭示閱讀材料主題的方法,進而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如學生在寫父愛、母愛這類題材的作文時,往往泛泛而談,缺乏深入、感人的材料實例,針對于此,教師也可以通過比較閱讀加以解決。教師可選擇《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極了”》、《學會看病》等文章讓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到多樣化的父愛與母愛表現形式,從而打開學生作文選材的思路,在閱讀能力提升的同時有益于寫作。
2. 把握思想感情進行比較
同是寫梅花,但主題思想迥異的《梅花》(王安石)、《墨梅》(王冕)和《早》(吳伯簫)三篇作品,王安石的《梅花》,側重寫在嚴寒中怒放的梅花,贊美了梅花頑強的生命力和高貴的品格,表達了詩人堅定不移的人格。王冕的《墨梅》,對墨梅不求人夸、留香人間美德贊美的基礎上,表現了作家淡泊名利、不與世俗相同流的高貴品格。而吳伯簫的《早》,則通過梅花來寄托作者“時時早、事事早,要做‘東風第一枝’”的情感。又如,對陸游、毛澤東同一題目的詩歌《卜算子·詠梅》進行比較閱讀,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表達了詩人獨善其身的人生選擇,流露出憂傷寂寞、孤芳自賞的情思。而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則突出了一種樂觀、積極的昂揚精神。教師在緊抓詩句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深刻理解這兩首詩歌的思想情感。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