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中藥傳奇故事,了解中華醫藥傳統文化
1. 秋收冬藏養生的傳奇故事
我們課題組開題上課是在秋季,根據中華傳統習俗秋收冬藏的養生精髓,課題組首先編印的《人參大補元氣傳奇故事》,內容是:很久以前,兩兄弟進山打獵。不久,紛紛的大雪封住了山路。兩人只好躲進山洞。靠挖野菜充饑,他們挖到一種外形很像人形的東西,吃了以后渾身長勁,第二年開春還扛著許多獵物回家了。人們把這種長得像人的植物根叫人參。同學們一下子被這神秘、浪漫的故事吸引住了。于是我們趁熱打鐵,開發《枸杞的傳奇故事》,內容是:很久以前,一位體弱多病的書生,到終南山尋仙求道。他看見一年輕女子正在痛罵責打一名白發婦人,趕忙上前勸阻,細問之后才知道那看起來年輕的女子已經92歲了,她竟然是白發老婦的婆婆,她駐顏有術一年四季以枸杞為生,春吃苗、夏吃花、秋吃果、冬吃根,越活越年輕。書生聽了馬上回家,多服食枸杞,天長日久,百病消除,活到八十多歲。接著繼續開發的《當歸的傳奇故事》、《川芎的傳奇故事》……這系列的傳奇故事告訴了學生秋冬時節補氣補血成了人們的共識。人參補氣,當歸補血,氣血平衡百病不生。
2. 春夏清熱生津的傳奇故事
第二學期開學,春回大地,氣溫回升,廣東地區氣候炎熱,流感多發,為此,我們編印《葛根的傳奇故事》。故事內容是:從前有位葛員外,為官清正,蔑視權貴。奸臣誣告他謀反,連夜逃亡的葛家兒子被一老藥農搭救了。老藥農每天帶他上山采挖一種草藥的塊根,背到市上去賣。這塊根是治療發熱口渴等病的良藥,救活了不少人。葛家兒子就為這塊根取名“葛根”紀念被滿門抄斬的葛家先人。并告訴學生葛根也是肇慶特產,沙浦鎮粉葛清甜生津非常出名,布置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去了解肇慶特產——沙浦粉葛。我們還編寫《魚腥草的傳奇故事》,通過閱讀了解魚腥草清熱除濕的特點。
二、煲中藥湯水孝敬父母,傳承醫食同源的中華傳統文化
西洋參燉雞。閱讀了《人參大補元氣傳奇故事》,了解人參的種類和用途,紅參、高麗參溫熱補氣,西洋參和沙洋參清熱補氣。周末時分,請學生和家長一起選一種合適自己家人體質的參做一道美味湯犒勞一下家人。
為父母泡一杯枸杞茶。閱讀《枸杞的傳奇故事》知道枸杞的功效,請你回家后親手為父母泡一杯枸杞茶,體質寒的人可以喝枸杞紅棗茶、枸杞桂圓茶,體質熱的人可以喝枸杞菊花茶、枸杞玫瑰花茶。
煮當歸紅棗桂圓茶。通過學習《當歸的傳奇故事》學生了解當歸有和血補血的功效。回家后親手為媽媽煮一碗當歸紅棗桂圓茶,給媽媽補補身子。
這樣的活動,每隔兩周就開展一次,結合中國傳統假日開展的活動更加能體現傳統文化的傳承。
三、出版、制作百草園報,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我們專門請有經驗的老師為報紙設計模版,共四個板塊。第一版刊登編者的話、給家長的信、中藥傳奇故事教材、課題組的教研活動簡訊。第二、三版刊登學生的優秀的活動日志、第四版除了刊登學生文章外,還刊登學生參加課題組舉辦比賽的獲獎名單。經過課題組老師的精心編寫、認真排版,一張張帶著墨香的《百草園報》通過學生的手傳到課題組400多個學生的家中,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印刷了10期《百草園報》,總共印刷了四千多份,其中第9、10期的報紙上刊登15名學生在父親節用艾草煮水為忙碌了一天的父親泡腳的泡腳的活動日記。其中,李浩文的日記記錄了在父親節這個特別的日子里,他用艾葉煮一盆艾草水為父親泡腳,表達對父親的愛的故事。他瞞住爸爸偷偷地把艾草放進鍋里加水煮一鍋熱氣騰騰的艾草水,他把清綠綠的艾草水倒在盆子里,淡淡的艾草香味隨著霧氣飄散滿屋,李浩文同學把艾草水端到父親房間,一邊給父親講述了艾草的功效,一邊蹲下身體為父親揉腳時,平常不茍言笑的父親激動得熱淚盈眶,寫下對李浩文的評價:“兒子,艾草水泡腳后,真的感覺渾身特別輕松、很爽、很舒服,兒子謝謝你給我這份特殊的父親節禮物,我很滿意。”父親的話是對李浩文同學的評價,這也是對我們活動的評價。其他的家長也紛紛寫下他們對自己孩子的評價,課題組也把家長的評價刊登到《百草園報》上,下面是一組來自家長的心聲。
林霖家長:在女兒用艾草水為我泡腳的那一刻,我的確感覺到父親與子女之間要有一種互動,這次活動女兒學會了尊老敬老的民族精神。
馮雅欣家長: 通過中草藥傳奇故事的學習讓孩子懂得怎樣去孝敬父母,同時也給孩子豐富的知識。所以我首先要謝謝朱校長教育我的孩子,然后再謝謝我家寶貝。
(此文為端州區第五批教育科研課題“以中藥傳奇故事切入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課題論文。)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