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體驗,點燃學生激情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要把課堂當作師生交流情感、碰撞智慧火花、啟迪智慧靈感的其樂融融的“磁場”,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用充滿情感的幽默語言去打動學生的心靈。如錢夢龍老師在一次公開課的開場白中親切地對學生說:“我出一個謎語給大家猜一猜,好嗎?”一瞬間的驚愕后,學生們開始興奮起來。“雖然發了財,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你們認識的人。”教室里靜得出奇,不一會兒,一個學生信心十足地舉手說:“錢夢龍!”教室里頓時歡聲雀躍。這則幽默的開場白泛起了“千層浪”,化解了師生間的陌生感和緊張感,讓教與學的關系變得輕松自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在上課前講與課文有關的故事、笑話等,使教學橫生幾多妙趣,把學生的注意力轉入到課堂上來。
形象體驗,調動學生興趣
中學生好奇心強,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動聽的音樂、鮮艷的色彩、斑斕的圖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學《春》這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時,可借助電腦下載并播放一幅幅春光圖,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美感和享受。在播放圖片的過程中,我還配上動聽的音樂,使學生沉醉于春的世界中。大量美輪美奐的圖片和動聽的音樂沖擊著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創造了生動的學習情境,誘發學生對“春之美”的憧憬和急于領略春景的審美期待,進而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
文本體驗,演繹精彩課堂
導。精心的導入能吸引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就像一出戲劇的開場白,能鎮住觀眾,引人入勝。例如教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時,我這樣開頭:“大家都熟悉‘臥薪嘗膽’的故事吧,越王勾踐在患難中矢志不渝,終于打敗了吳國重振越國。然而從此以后,‘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沉溺于享樂中的越王重蹈覆轍,他的經歷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學生自然充滿好奇,迫不及待地從文章中尋找答案。其實,社會生活中富有教育意義的人事、古典名著、優美詩文、格言警句、經典歌曲等都可以作為課堂的導語,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像磁場一樣緊緊地吸引學生。
讀。閱讀課教學,應該讀字當頭。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觸發學生情感,引起心靈上的共鳴,激發學習興趣。例如教學《春》時,首先是教師泛讀,感染學生。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加上優美動聽的語音,抑揚頓挫的語調,能深深吸引已有審美觀念的中學生,學生會對老師產生一種崇拜感,正所謂“親其師,善其道”,這正是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的直接動力。其次是依據教材,指導朗讀。不同文體的課文有不同的朗讀方法,讀《春》如唱一首動聽的江南春歌,它曲調優美,節奏歡快,動人心弦,發人深思,激發人們珍惜春光,奮發有為。我指導學生在聽讀過程中邊聽邊畫,聽出節奏、音調的高低變化、輕重緩急。再次是熟讀成誦,激發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使學生在情趣橫生的朗讀中與春展開心靈的對話。充分利用朗讀這一種閱讀手段,可以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讓學生在大量的朗讀中與文字接觸,讓春的形象再現于學生的腦海中,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感染和啟迪,這樣更能喚起學生的熱情,調節課堂氣氛。
想。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身臨其境,這就需要老師的牽引。再以《春》為例,老師描述課文內容時,讓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象,在優美的音樂的體驗下,在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的思緒飄向大自然的風、雨、花、草、蟲、鳥……眼前仿佛浮現出那如詩如畫的春天的畫面。
演。片段表演,可拓展學習的空間,課文中許多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片段,可讓學生通過對白、演唱、采訪等積極的表演創設意境,模擬情境,使學生進入一定的角色,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從而增加興趣。如教學《白毛女》時,可采用演唱的手段,使學生欣賞感受戲劇的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
評。每個人在心靈深處都渴望別人的肯定,哪怕是八十歲的老人。在課堂教學中,賞識評價尤為重要,它能讓人的身心產生愉悅感,能激發人的潛能,使人心智開啟,靈感涌動。老師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一個肯定微笑、眼神、點頭,都能給學生注入激昂的學習興致,也會給課堂注入活力。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