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親和力,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教師有了親和力,學生能熱情地學習,主動地思考,教學活動才可以在積極進取的狀態中進行,由此就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教學豐收。教學中我從下面幾方面,嘗試做一名有親和力的教師。
一、營造課堂和諧氛圍,為學生提供一種“家”的感覺
“家”的感覺就是熟悉感、親切感、溫暖感、可靠感、安全感、信任感、依戀感……讓學生在課堂中有種“家”的感覺,才能使他們的心靈舒展,生命自由地生長。這就需要我們走下臺,走近學生,俯下身子傾聽學生的對話,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在這溫暖的“家”中健康成長。在課堂上,只要有助于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就應該給學生開綠燈。
二、用心與學生交流,拉近師生距離
有人說:“語言交流是膚淺的,只有心靈的交流才是世間最動人、最溫暖的經歷。”課堂上師生之間即便有了平等的對話,那也是膚淺的語言交流,只有做到心靈深處的直接相見,才能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如:我班有個叫漢鵬的學生,特別讓我喜歡,他并不是特別聰明,但他能在課堂上與老師經常達到情感溝通,他的一雙大眼睛總是盯著老師,尋找老師贊許的眼神,老師提問的話音剛落,第一個舉手的總是他,而且能夠對答如流的總有他,在第一時間就對老師的意圖心領神會,課堂聽課特別投入,成績也很棒。師生之間情感溝通了,彼此之間的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一個舉手投足,都能互相領悟其意,從而產生真正的精神交流。老師給學生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滿意的笑容、一次關心的撫摸、一句贊美的話語都可以使他感到精神愉悅,從而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師生之間只有實現心靈交流和情感溝通,才能使受教育者心悅誠服,才能使老師具有很強的親和力。
三、與學生換位,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問題
人無完人,誰能無過?當我們的學生出現錯誤時,你會怎樣對待呢?大吼大叫地謾罵,滿臉通紅地訓斥,嚴肅認真地說教,還是滿面笑容的關懷?誰都知道后者最好。但當你望著他犯了錯誤的一副狼狽像,你的笑容又從何而來呢?如果這時你能夠師生換位,能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去理解他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那么所謂的“大錯誤”,“嚴重問題”就不是什么錯誤和問題了。如:一次課間活動一位同學把飲剩一半的塑料汽水瓶用投籃方式投向垃圾桶,卻投在垃圾桶邊框,汽水瓶反彈起來倒在垃圾桶旁邊一位同學的身上。看到這種情境,我的第一反應是很生氣,可回過頭來望著他的無奈、驚慌、求助的眼神,我立刻把語氣調整了一下,問他這么做的想法,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立即向這位同學道歉。這時你也不會大吼大叫了,因為他們畢竟還是孩子,還需要我們去引導、幫助,偶爾犯錯誤是正常的。心態平和了,態度也就改變了,用和藹可親代替大吼大叫,學生容易接受多了,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這樣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老師的親和力也與日俱增。
四、用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每一位學生
一個班集體必定有好學生也有后進生,乖巧的學生確實逗人喜愛,學生不好或表現不好的學生確實令人頭痛,作為老師千萬不能對他們冷眼相看,否則就會把他們推向更錯誤。不少頑皮的學生或所謂的“差生”,并不是天生“劣質”,而是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沒有被發現而已。“人之初,如玉璞”,未經雕飾的“玉璞”,需要我們教師潤物無聲的關懷和體貼,使他們在不是親情勝親情的氛圍里,去粗存精,熠熠生輝。要做到這一點確實很難,需要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們,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允許他們的暫時落后,用包容的心去淡化他的錯誤,甚至可以把你對他的責罵換成置之不理,久而久之你會覺得他也有可愛之處,隨之而來你給他的不再是冷眼,而是一種真切的關懷和鼓勵。
我們不能高高在上,盛氣凌人,我們應該“師生互尊、師生共生、師生互學”。提升自己智慧,重建師生觀,做有親和力的老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一起成長。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