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變觀念
佛山市禪城實驗高級中學的前身是佛山市石灣區石灣高中,成立于2002年。它從一“出世”起就“先天不足”。首先,學校被定位為輔助新佛山二中做大做強;其次,中考成績出來后由高到低,佛山二中優先錄取;第三,政府優先加大對佛山二中的硬件投入力度,以保證該校順利評為國家級示范高中。石灣高中面臨著學生入學分數不高、校園面積狹小、基礎設施不足、教師發展迷茫、社會認同度不高等諸多不利因素,是一所傳統意義上的“薄弱高中”。當不全面的教育觀念遇上不理想的辦學條件時,要首先改變和完善的只能是我們的教育觀念。現實讓石灣高中全體教職員工靜下心來,在校長的帶領下,通過學習、討論、再學習、再討論,力圖更新教育觀念,找到一條適合學校發展之路。
2002年后學校提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最有效發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張揚學生個性特長,探索“合格+特長”模式的目標教育。初步提出了“多規格育人、多渠道成才”的特色辦學思路。一方面努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合格中學生;另一方面挖掘學生身上的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肢體動作智能,注重營造學校的藝術、體育氛圍,鼓勵有特長的學生加大藝術、體育學習力度,構建有學校特點的校本課程體系。
二、更新觀念,特色之路越走越寬
“石高人”在實踐中感受到了“觀念改變,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改變行為就會改變;行為改變結果就會改變”的道理。更深入的研究高中教育、特色教育的內在特點,認識到高中教育必須站在學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辦負責任的教育。
十年來學校辦學質量持續提高。在各種考試、測評中學生成績穩步提高。自2005年我校有首屆高中畢業生以來,在學生入學成績不理想的情況下累計有過百位同學考入了全國重點大學,過千名同學考入了本科院校,特別是近幾年本校畢業的學生98%能升入高一級院校深造。由于辦學質量突出,七屆高考學校六次被佛山市禪城區授予“高考突出貢獻獎”,2008、2009、2010、2011連續四年獲佛山市教育局頒發的“高考進步獎”,近四年我校的高考成績的進步情況列佛山市56所高中的前列。
學校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逐步改善學生學習條件和教師辦公條件,綠化、美化、凈化校園。努力打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年初的十八歲成人宣誓禮、二月的畢業墻制作、五月的德育主題活動、六月的高考表彰、七月的高一新生入學教育及軍訓、九月的體育節、十月的校園歌手大賽、十一月的教學公開周、十二月的藝術節都成為育人的良好抓手。積極營造多方參與的育人平臺,提升育人質量。規范的升旗禮、系統的主題班會、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的家長會、法律專家社區民警參與的法治教育、消防干警參與的消防能力培養專題活動、社區參與的禁毒宣傳與展覽等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學校育人的綜合效果逐步顯現,2012屆高三(2)班在制作畢業墻時,選定本班的班級口號時共同選擇了這樣一句話“禪實——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直白地說明了我們育人的效果。
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為我校理念提煉打下了堅實基礎。2010年后學校在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安文鑄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梁永豐教授及市區兩級教科所專家的指引下,全校師生集思廣益,提出了“以人為本、尊重差異、異曲同工、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它們內在的邏輯關系是: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育人,學校應堅守培養完整的人的獨特使命,“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完善的人”;而人是有差異的,以人為本就必須尊重差異;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通過不同的辦法達到讓每個學生成才的目標;最終實現學生正確對待自身智能特點,揚長避短,實現自身價值,有利于身心和諧,最終有利于學校、社會的和諧發展。
提出了學校的辦學思路:以普通高中為依托,大力發展藝體特色項目,打造多規格育人、多渠道成才的特色品牌高中。通過特色辦學讓學校找到令自己卓越的領域,從優勢項目到項目特色,從項目特色到學校特色,再從學校特色到特色學校,不斷創新,才能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滿足學生長遠發展的需要,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制定了學校的發展目標:力爭使學校成為“內涵發展、特色彰顯、區內卓越、市內知名”的特色品牌學校。發展和完善“文化類、美術類、音樂類、體育類、職業類”多渠道成才模式,力爭普通文化類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美術人才培養區內一枝獨秀;音樂人才培養區內半壁江山;體育人才培養屢有突破;職業技能培訓區內形成規模,初步形成新型綜合高中的辦學模式,全面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效益。
三、感受責任,大膽嘗試
形成適應“兩多模式”的管理模式。通過“兩多模式”的研究,初步形成具有禪城實驗高中特色的新型綜合高中的評價模式,并逐步獲得教育主管部門認可;有效拓展新型綜合高中辦學體制,走多樣化之路;探索新型綜合高中教師考核評價的科學化、系統化,調動教職員工工作積極性;完善新型綜合高中行政管理制度,提高新型綜合高中行政工作效率;嘗試新型綜合高中年級管理模式,追求育人實效。
構建適應“兩多模式”的課程體系。通過“兩多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在“合格+特長”育人思路的指引下,開好國家課程,同時圍繞提升學生生活品味、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美術欣賞、音樂欣賞、強身健體校本課程;圍繞學生高中教育之后的“出口”問題發展職業等級證書培養校本課程,開發計算機等級證書、英語等級證書等校本課程;圍繞美術類、音樂類、體育類學生高考開發專業培養校本課程;圍繞藝術生文化發展的特點開發藝術生文化培訓校本課程等。
培養適應“兩多模式”的師資隊伍。通過“兩多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在培養一支“師德高尚、樂于合作、善于研究、風格獨特”的智慧型教師隊伍思路的引領下,提升教師職業價值觀,促教師隊伍在觀念上適應“多規格育人,多渠道成才”人才培養模式;開展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工程,使教師的專業能力適應“多規格育人,多渠道成才”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營造教師提升職業文化素養的良好氛圍,使學校逐步形成以“包容、和諧、進取”為特點的健康校園文化。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