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新管理機制,激發學校優質發展活力
完善規章制度,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體系。2009年以來,我校根據發展實際情況,將原有的138個制度和48類崗位職責進行了重新修訂,編印成《惠陽一中實驗學校管理手冊》,教職工人手一冊,作為學校工作的指南,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保證了學校健康、有序發展,提高了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創新管理模式,推行扁平化管理。我校從2009年秋季開始,按照“精簡、高效、科學、協調”的改革原則,推行“三部五處(室)”管理模式,即學校由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年級部組成,行政管理機構設置五個職能處(室):辦公室、政教處、教務處、教研處、總務處。每個級部設一名主任和一名副主任,級部主任由一名副校長擔任,級部副主任由一名處(室)主任或副主任兼任。由于管理主體上升,管理重心下移,減少了管理層級,提高了運轉效率,精減了行政人員,學校行政領導壓縮到14人,杜絕了人浮于事的低效局面。推行扁平化管理,充分發揮了副校長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的“領頭羊”作用,強化了處室統籌規劃、宏觀指導和服務協調的職能,形成了教育教學處室與年級齊抓共管、主動配合的聯動機制。
創新評價機制,建立與績效考核相配套的分配制度。評價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力量,客觀公正的評價制度能有效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我校評價機制創新主要涉及評優評先、年度考核、班級管理和教學質量等方面,制訂了《惠陽一中實驗學校班級管理評價方案》、《教職工年度考核暫行辦法》、《教學質量評價實施辦法》、《教職工績效工資分配實施辦法》,考核評價結果與每月績效工資及獎金分配掛鉤,極大地增強了教職工的責任感,激發了工作活力與創造力。
二、推行民主治校,增強學校優質發展動力
1.完善教代會制度,為教職工搭建參政議事、共謀學校發展的平臺
教代會是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民主決策的重要形式,是聯系學校與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為了確立教職工當家作主的地位,我校制定了《惠陽一中實驗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規定了教代會職能,明確了教職工代表的權利與義務,凡是學校發展規劃、改革方案、重要規章制度、大型基建投入、教職工福利等重要事項,都必須廣泛征求教師代表的意見,并嚴格履行審議表決制度。六年來我校召開了五次教代會,審議通過了50多個重要制度和改革方案,為提高科學管理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依法治校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
2.推行校務公開,提高學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采取多樣的形式。我校校務公開主要采取五種形式:(1)建立校務公開欄;(2)實行會議報告;(3)進行座談解釋;(4)設立校務公開意見箱;(5)實行校長接待日制度。通過多種形式公開校務,使師生、家長、社會關注的“敏感”問題變得平常,化解了矛盾,消除了疑慮,提高了學校發展的和諧程度。
3.建立民主評議制度,增強干部、職工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民主
評議是加強民主監督、轉變工作作風的重要舉措。我校制定了民主監督的相關制度,建立了民主評議的長效機制。一是民主評教。每學期學生對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至少評議一次,評價結果與評優晉級、獎金分配及績效工資掛鉤,增強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二是民主評干。每學期全校教職工對學校行政領導從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進行評議,對教師滿意度不高的行政人員實行誠實談話,加強了領導班子的作風建設,增強行政人員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危機感。
三、狠抓教學質量,提升學校優質發展實力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優質發展的根本,也是一所學校辦學實力的標志。我校堅持質量立校的發展理念,在2009年完成國家級示范性高中評估以后,學校工作重心就移到“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上來。我們經過慎密思考,充分認識到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課堂。學校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以高效課堂建設為改革目標。借鑒外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課改經驗,創立了“問題導學,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促進學生主動、生動、和諧地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