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堂教學突出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現狀1:繁瑣分析。一位老師上《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在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節內容時,這樣問學生:那天是什么日子?天氣怎樣?有哪些人?到哪里去?一讀就懂的內容非要設計四個問題問學生,白白地耗費了寶貴的時間。上語文課時,這樣繁瑣分析的現象仍不少。
成因分析:多少年來,不少語文老師仍習慣于分析語文。他們對閱讀教學的本質缺乏足夠的理解和把握:閱讀教學不僅要求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根據年級教學要求,憑借語文內容,進行言語訓練,引導學生充分地聽、說、讀、寫。即便這樣問答式地把課文嚼爛了,未必能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
現狀2:畫蛇添足。一位老師在教學時,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畫一畫某一類自己看到的喜歡的車,再介紹它的用途。畫車花掉了15分鐘,且大多畫得不像樣。一堂課40分鐘只完成了這么一項練習。照這樣的教學進程,這冊教材一學年也恐怕難以完成。這位老師組織這項訓練,20分鐘時間已足夠。余下時間還可以完成別的訓練任務。
成因分析:這位老師設計“畫車”這一教學環節,沒有考慮到一年級學生還沒有這樣的技能,且耗時不少,即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也欠妥。編者的意圖是讓一年級學生認識車名,辨別車類(在看清車的特點的基礎上),進而在知道它們用途的基礎上進行說句訓練。執教老師對訓練的額外要求,實為“畫蛇添足”。
二、以校本研訓為抓手,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1.課題帶動教研
結合本校教師的實際,制定了《建構適合新課程理念的有效課堂教學》為題的科研實驗,圍繞該課題開展切實有效的校本教研,主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進行研究,首先是新課程背景下的多維度備課;其次是建構煥發生命活力的有效課堂教學,倡導有效課堂教學的重心是學生的“學”,其特點是以學定教、以教促學;然后是制定校本的有效課堂評價體系,分為三部分,即從學生學習情況、教師教學情況、教師教學素養等三個維度來進行綜合評價;最后是健全教師不斷發展的有效評價機制(教學評價的多元主體、教學評價的多元維度)。通過校本培訓、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案例研討等方式,把以上四方面的內容內逐步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2.研訓一體模式
強化個體反思,在案例研究中成長。以課例研究為突破口開展研究,容易使教師受益,這樣的案例研究多了,教師的專業素質便會有質的提升。我校要求教師對曾經教過的課例,進行反思,總結經驗,獲得提升,指導教學實踐。我校還開展了優秀案例的評選活動,旨在讓教師通過撰寫過程強化自我反思,也通過相互的案例閱讀與思考,促進學習交流,并及時請區發展中心教研員對課例給予高層次的指點,與教師進行專業對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開展同伴互助,在碰撞中生成。“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之一,只有通過教研組中同伴之間的交流和碰撞,才能不斷交融智慧,深入思考,互動互補,生成集體認同的正確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教育理性思維水平和實踐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盡量為教師創造一個民主開放的教研氛圍,尤其歡迎教師內部的專業爭論,先讓教師獨立思考,各抒己見,讓觀點交鋒,讓討論爭鳴,產生思維碰撞,活化教師思維,讓教師在動態過程中比較鑒別,生成正確理念。
三、成效與反思
校本研訓讓我們嘗到了甜頭,也讓學校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被評為廣州市綠色學校,全國百所“經典文化實驗學校”之一,廣州市安全文筆校園,海珠區體育、信息技術先進科組等;師生參加各級比賽更是捷報頻傳,成績更是進了一大步,參加海珠區的質量抽測總成績均在區的前20名內。這些成績的取得,使學校的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回顧這兩年走過的歷程,我們深深感到,一個學校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更需要構建一個促進學校發展的團隊,執著地向著目標不斷努力,用心地打造學校品牌,這樣學校才能持續、健康、和諧的發展。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