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誠然,德育決定著人的政治方向,是教育的靈魂。中專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蘊涵著豐富的德育內容。那么,中專語文教師應當怎樣點亮中專語文教學的德育之光,引導和幫助學生更坦然、更順利的擁抱輝煌的人生呢?
一、大膽授課愛情題材,培養學生健康的愛情觀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戀愛、婚姻是人生的必然。中專階段是學生生理和心理急劇發展并走向逐漸成熟的時期,而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往往會誤導、誘惑甚至腐蝕一些中職學生的靈魂。
在中職語文教材中,從《鵲橋仙》到《致橡樹》,從《孔雀東南飛》到《羅密歐與朱麗葉》,都是古今中外描寫愛情的優秀篇目。然而,不少語文教師在教授此類題材時諱莫如深。老師的“回避與禁錮”,反而加深了學生對愛情的憧憬和向往,致使部分學生最終深陷感情誤區。
“問世間情為何物”,教材中的婚戀題材與其他優秀作品一樣,也是“人生的教科書”,同樣承擔著育人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必須大膽利用教材來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愛情觀。
1.創設特定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愛情
對中專生而言,愛情是個敏感的話題,如果教師對教材處理不當,老師就會成為學生早戀的誤導者。本人認為,對教材中的愛情題材,課堂上可以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情。
譬如講授《鵲橋仙》一課時,可利用牛郎織女這一美麗傳說,選用《天仙配》中的選段播放,感悟此詩中揭示的愛情真諦:“多情自古傷離別”雖是人之常情,但愛情要經得住長久分離的考驗,這才是正確的愛情觀,才是高尚的精神境界。
2.借用愛情題材,引導學生分清美與丑
法國教育學家盧梭指出:“教授的藝術在于如何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是愛情題材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由于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有高低強弱之差,也有家庭、文化、道德等因素的影響差異,對美的感知和評判標準截然不同。作為老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什么是愛,什么是美,愛的基礎是什么,愛的保證是什么;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青春期異性間的相互吸引與愛慕,克服“兩性錯亂”。
講授《孔雀東南飛》時,可通過分析講述,讓學生在凄美的愛情悲劇的中感悟到愛情的神圣崇高,同時告訴學生愛情的生長發育要在公平自由的土地上。講授《衛風·氓》要讓學生認識到“愛是一種責任”。在《歐也妮葛朗臺》中要引導學生懂得愛情并不是建立在金錢之上,而是患難中的扶持,挫折中的安慰。
二、在教學中滲透抗挫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心理
不少中職生都具有脆弱的“蛋殼心理”,即個性十足,爭強好勝、卻又經不起任何挫折。一旦遭遇挫折或受到批評,往往會采取過激行為。因此,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在學科教學中注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西方教育家也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認為“教育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所以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感受語文科目的巨大魅力,而且應利用語文課涉及文化、道德、社會、人生方方面面知識的有利條件,進行心理健康滲透。
教師可指導學生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進行自我教育。通過閱讀摘抄這些名言警句,增強學生的耐挫意識。教師也可通過點評時事新聞,如對玉樹地震、西南旱災、校園血案等,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感想;也可以組織學生演講,在演講中鍛煉學生的膽識,訓練學生的心理素質,對挫折教育起到促進作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職語文教學為老師提供了廣泛的途徑和眾多的契機,我們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斑斕多彩的學校生活,以健康、愉快、進取的步履迎接每一天。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