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案是教師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教學方案。它主要體現在“導”字,導以興趣,導以目標,導以思維,導以方法,導以規律,導以能力,導以創新……促使“教”圍繞著“學”轉,以學定教,充分釋放學生天性,深刻挖掘學生潛能,給予學生啟迪和感悟,給予學生收獲和快樂,讓學生愛上課堂,愛上讀書,陶醉在課堂,陶醉在學科中,實現教與學的雙贏,很大限度提高課堂效果。
一、導學案教學體現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導學案的基本教學模式是問題式導學,即將知識問題化,把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形成一個個問題,同時把教師教學過程文字化,使學生自學的時候更有章可循,利于掌握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內容。上每節新課之前,先要求學生把導學案做一遍,通過導學案學生可以明確了解學習目標,掌握學習的重點,并自覺地進入預習狀態,積極完成所有的預設問題,同時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就掌握了基礎知識,80%的學生能解決80%的基礎知識,并重新發現和確認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自覺地做好課前準備。當學生走進課堂時已不再對課堂內容感到陌生,而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預備知識。課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覺地參與到群體中,融入到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中,讓學生從課前預習回到課堂中再認識、再發現,走向深入,品嘗成功。這里沒有教師華美陳述式的講解,導學案完全成了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真成了學習的主人。
“導學案”為學生指明路線和方法,特別是對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學習的學生來說,應該是一條容易通過的學習之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體驗和感受,嘗試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學生就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這為學生學會學習奠定了基礎,進而達到我們目標——“教是為了不教”。
二、導學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把學習任務當作一件令人愉快的禮物來接收,才能不斷激活內心的潛力,才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導學案的設計就是從有趣的材料設問開始的。例如講到初二物理第二章第四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時,可以提供下面的資料引出要學習的內容:
根據記載,1964年美國空軍一架噴氣式飛機在俄克荷馬城上空做超音速飛行實驗時,一個農場的10000只雞中有6000只在飛機的轟鳴聲中死亡。你們知道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嗎?
求知欲,好奇心是人的特性。學生心里有疑問,必然會想方法去解決,他們認真學習的習慣就會慢慢地形成,這樣課堂效果就會好起來。導學案里有趣的材料和問題很容易激發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使學生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三、導學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
導學案設計的問題要做到“低起點、小臺階”, 設計時能“因材施教”,降低教學起點難度,把握基礎,把學生聽得懂、學得會作為導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設計立足課本,夯實基礎,從章節的每一個起點抓起,作業以低中檔題為主,難度大的題目供基礎好的學生選做。對教學難點進行分散,前置多層次低難度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走進教學重難點,并圍繞基礎逐步提高教學目標,逐步適當增加難度、提速。如此設計,定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輕松。在提問討論過程中,教師應著重關注有待激勵的學生,把導學問題中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們,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做出關于基本內容課堂討論發言;把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留給中上層次的學生,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再通過肯定、表揚、鼓勵,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愉快或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認為學習是“樂事”而非“苦事”。
四、導學案能使教師與學生達到互動
從學習目標的確立,學習方法的設計,學習內容、學習環節的設計,無一不是教師智慧的結晶,無一不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手頭有導學案,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設計和實施自己的學習策略。教師應根據教學情況,隨時把握和調節學生學習的環節和節奏,特別是注重對學困生的引導和輔導,使每一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演員來說,掌聲是生命;對教師來說,活躍的課堂氣氛也會激發教師的激情,教師思維打開,他就會變著法子去引導學生,真正做學生的引路人。只有師生互動,教與學才能雙贏。而課堂效果升華,高效的課堂教學就會形成。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