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模式。面對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課堂教學的重點除了向學生傳授知識外,還必須努力培養學生成為富有獨立、自信、積極、主動、并具有創造精神的合格人才,以適應國家飛速發展的需要。中學英語教學應改革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變灌輸式教學為主動學習,面向全體學生,著眼全面素質提高,注重因材施教和個性發展。要激勵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保證教學質量,強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協調作用。因此,為了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們應努力使主動學習走進英語教學,也就是說要讓主動學習的教學思想深入師生的心里。
一、用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自信心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的興趣來源于多方面:學習的成功、富有趣味的學習內容以及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和方法等等。英語被稱為“國際語言”,不僅國際的交往需要英語,而且個人的科學文化素質、未來的社會工作,以及日趨成為生活一部分的電腦都離不開英語。當學生充分了解了社會和個人對英語的需要,就會自覺投入到英語的學習中。
現行的初中牛津英語教材內容貼近生活,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充分利用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一個個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練習說英語,并依據課文內容輔以相關的文化教育,如:社會習慣、學生生活、家庭教育、環境交通等諸方面,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是中學英語教學目標之一。例如:在教牛津英語8A Unit4 Wild Animals這一單元時,我們除了讓學生主要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外,還可以布置課后去搜尋他們各自感興趣的野生動物的有關資料以及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如: Asian tigers, African elephants and so on. 然后讓他們在課上就準備的內容進行復述,并就如何保護野生動物進行討論,由此來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通過這項工作,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野生動物的知識,鞏固書本上的語言點;另一方面由于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同時讓書本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教學效果極佳。
學習的自信心是學生自我肯定、自我評價學習效果并期望獲得老師、同學及社會的信任的一種情感。滿懷信心、積極進取、追求成功是自信心的積極表現。學生具有充分的自信心就能產生力爭參與言語交際活動的愿望。
自信心和興趣提高了學習質量,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學習的成功又反過來促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形成積極學習的良性循環。因此,教師應在英語課堂內外幫助學生營造一個積極主動、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氣氛,使學生感到英語不僅不難學而且很好學,進一步激發學習英語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來推動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形式和性質不同,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積極提前預習,閱讀課本,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那么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就會比較深刻,對知識的掌握就會比較牢固,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就會得到不斷提高和發展;否則,如果學生只是被動、消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教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在學習上完全依賴教師,課堂教學就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的主動參與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良好學習習慣要從起始年級抓起,一開始就重視,要有力度,有堅強的毅力和恒心,長期堅持。習慣一旦養成,學習就會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直至取得成功。學生就會從成功中獲得快樂,這又反作用于培養和強化良好的學習習慣,使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更自覺的行動。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怎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英語呢?
首先,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獨立思考是培養主動學習的前提,獨立的學習者應當具有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預習,發現問題;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課后復習,總結歸納,加強記憶;平時要勤聽、多聽、會聽,勤說、敢說、多說,多寫、常寫等,這些都要求學生獨立進行,并成為習慣。
其次,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學是教與學的活動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方面組成的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學生要真正掌握知識,除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外,還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探究的空間交給學生,把課堂的精彩讓給學生。
三、用多信息、高密度的課堂教學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傳統滿堂灌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學生消極被動,缺乏動力,興趣不高,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獲取的信息量少,實踐量少,操作節奏慢,智力活動松弛。為改變這種低效能的外語教學,就必須貫徹主動學習的多信息、高密度的原則。
學生獲取的信息量少主要表現在課堂上接觸吸收的語言材料少。初中每單元內容設置圍繞著 “Reading”展開,盡管由于文章內容不長,學生基本能較好地把握課文內容,但僅局限于書本,學生無法得到一定量的聽說訓練,學生獲取的信息也很有限。因此,英語教學要貫徹積極學習的精神,變少信息為多信息。為了拓寬視野,增加信息量,激發興趣,提高智力活動的質量,教師應從生動、有趣的初級材料開始聽讀訓練,尋找與書本內容有一定聯系的語言材料,并逐步提高語言材料的量和質,為學生提供充足、難易適度,即經過努力才能理解的外語材料,從而促進說寫能力的提高。
高密度是指在課堂上學生外語實踐操練的量大、面寬。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各項實踐操練活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就每堂課的重、難點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反復進行語言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訓練,在理解的基礎上,開展聽說讀寫訓練, 以增加外語實踐的量和質,以此來達到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的目的。
綜上所述,英語主動學習不是一種具體的教法,而是一種教育思想,其實質是:教學過程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樹立學生是英語學習的主人翁的觀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掌握自學及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智力、情商,從而使學生達到德、智、體、美、勞和個性素質全面發展的目的。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