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如何利用趣味教學法,選擇恰當的、巧妙的教學方式來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達到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目的,是高中政治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新課改背景下政治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通過巧設導語、利用實驗法、利用漫畫資源、運用幽默的語言表達和開展課堂“時事評述”等趣味教學法來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良好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地處城鄉結合部的普通高中,與示范性高中相比,學生知識面普遍較窄,學生整體素質較差,具體表現在后進生群體相對較多,較多的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紀律觀念淡薄、厭學情緒明顯、主動學習的意愿不強烈,再加上現在的高考為“3+文綜”模式,學生對思想政治這門學科也不夠重視。面對像我校這種類別的學校的實際,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常有老師反映學生厭學,上課沒有積極性,老師的情緒也因此受到影響。
那么,怎樣避免學生厭學呢?筆者嘗試過很多方法,但都收效甚微。有一次在學習“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這一內容時,我組織學生舉辦了一個“吹氣球”的活動,無意中發現連平時經常打瞌睡的學生都非常積極地參與活動。活動結束后,學生們都在熱烈地討論活動的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甚是活躍。受此啟發,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努力采用趣味教學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主動研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趣味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習,是增強教學實效,構筑理想課堂的關鍵。在此,我首先談一談在思想政治教學中使用趣味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性。
二、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使用趣味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性
首先,由政治課的教學現狀決定。由于受傳統教學觀的影響,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內容大多是由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組成,理論性、思想性、政策性比較強,與學生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使該課程的教學陷入困境,教學效果欠佳,學生“不愿學”和“不重視”的現象普遍存在。絕大多數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學習動機大多是為了高考和高二學業水平測試的需要。這是政治教師們困惑、煩惱的地方,也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癥結所在。可見,政治課存在著學生不喜歡的教學現狀,而扭轉這種不良局面的根本途徑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歡政治。
其次,由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決定。高中生具有好動、善疑、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的特點。在這一年齡階段,他們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過在掌握復雜的抽象概念時他們仍需要借助于具體的形象。如果沒有具體形象作為支撐,他們就往往不能正確地理解這些概念。而高中思想政治課具有一定的理論性、思想性,許多概念都比較抽象。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時一定要化呆板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理論為實踐,深入淺出、循循善誘,使用趣味教學法,創造樂學情景。
再次,由時代發展的形勢決定。當前,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學生的學習興趣日益廣泛。如果思想政治課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就不能吸引學生,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使用趣味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就應該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去激發學生學習上的興趣,寓教于樂,力求讓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認真學習,善于思考,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從而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報效祖國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那么,作為政治教師應該怎樣使用趣味教學法,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呢?
三、通過使用趣味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來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
1.巧設導語,吸引學生的興趣。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要上得生動活潑,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的導入是關鍵的一步。導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詩歌式、音像式,也可以采用讓學生演小品的方式進行導入。如在講“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與動力”時,我先讓政治科代表負責編了一個關于“矛盾”的小品,并準備好“矛”與“盾”等必需的道具,并在導入新課時展示。我提醒學生帶著問題欣賞小品:這種“矛盾”是不是我們哲學所講的矛盾?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創作、組織能力,也增強了學科的吸引力,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導入,其目的都是通過運用趣味教學法,巧妙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思維創造力,也使學生帶著興趣或解疑的需求,探索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2.通過實驗,調動學生的興趣。人們一般認為實驗是高中理化科的專利,人文學科一般很少涉及課堂實驗,這是對實驗的一種狹義的理解。其實,生活中很多有趣的實驗都可以作為政治課教學的素材。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借助于自然科學的實驗,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對政治科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如在講“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這一內容時,我準備了一個“光的折射”的實驗。我把一支筆放在玻璃器皿中,由于光的折射使這支筆看起來變得彎曲了。因為實驗比較簡單,所以學生能夠很快地運用物理學原理分析發生的現象及其原因。我因勢利導說明:我們看到的事物的現象及其原因,都屬于“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3.利用漫畫,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我認為在現代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授人以漁”,還要“授人以欲”,讓枯燥的說教,深邃的理論變成學生樂于接受的信息,努力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漫畫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極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以特殊的方式針砭時弊,揚美抑丑。我們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一些形式新穎、獨特、滑稽、可笑,內容健康向上,教育意義深遠的漫畫,創設一個樂學的情境,然后根據漫畫提出一些問題,從而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加深他們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發表意見之后,教師適時地進行點評,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枯燥的內容趣味化,深奧的道理淺顯化。
4.運用幽默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興趣。“辭不可不修,說不可不善”,閃耀著智慧光輝的語言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識不變成僵死的靜止的學問,就要把語言變成一種最重要的創造工具。”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感召力、戰斗力也來自教師的語言力度、語言技巧、語言風采。如果一個教師能選用幽默、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就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記憶的持久,思維的活躍,想象的豐富,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實效都有著積極的作用。有許多教師在上課時妙語連珠,課堂上不時傳來一陣陣笑聲,學生對這些教師的課總是充滿著期待,這些教師的教學效果在高分中一次又一次得到證實。是什么使他們的課堂這么有魅力呢?——語言的幽默。
5.開展“時事評述”,提高學生的興趣。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他們普遍非常關注社會上的時政熱點、國內外大事,并以最先得到信息為自豪。針對學生的這種特點,我在政治課堂上設置了“時事評述”的環節。每節課利用課前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陳述國內外大事,并加以點評。結果發現,學生非常喜歡這個活動,每次評述,他們都議論紛紛,興趣盎然。于是我趁機叫學生走上講臺,讓他們陳述自己的見解,并指出發表評論可以不拘一格,但最好能用課本的知識點來進行分析。由于要求回答的內容不受限制,學生們都勇于發言,都能說出自己的看法,一些基礎好的學生甚至能用課本的原理、觀點來分析問題。通過“時事評述”,既鞏固了書本知識,又讓學生感受到學好政治課可以很好地理解社會事件,充分感受到學習政治能夠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學生在這種評述與討論中發表了獨特的見解,于是我又引導他們撰寫時事小論文。在2009年廣州市中學生政治小論文評比中,我輔導的學生撰寫的《責任》獲得二等獎。在2011年廣州市中學生小論文評比中,我輔導的學生撰寫的《低碳,讓生活更美好》獲得三等獎,這項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正如恩格斯所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努力地去探索,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起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效率就會提高。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