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把握學生的年級特點進行語文教學,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切實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尤為重要。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習慣,這種教育教學習慣和教學風格的養成和語文教師長期教固定的年段有著不可分割的影響。這種長期在固定的年段教學有利有弊。本文以低年級語文教學為例,談談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關注的三個方面。
低年級相對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而言,因為孩子的年齡和所學知識內容的難易程度的特點,決定了低年級語文教學有其重點需要關注的地方。簡而言之就是興趣、習慣、方法。
興趣是學習語文的基礎。
勿庸諱言,興趣是一個人終身學習都要擁有的學習品質。一、二年級的孩子剛剛踏入學校的大門,開始了人生的校園學習之旅,可謂輝煌漫長、意義重大。從此意義說,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培養低年級孩子的語文學習興趣不僅為孩子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更為孩子一生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可謂是基礎中的基礎,重中之重。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各種孩子喜歡的方式方法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識字課《菜園里》,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了“招聘蔬菜推銷員”的方式進行教學。首先讓孩子從家里帶來各種蔬菜,然后仿照課文的兒歌形式進行介紹,以蔬菜推銷員的身份向同學們進行介紹。
讓小朋友效仿蔬菜推銷員進行介紹,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說話興趣,在不經意間,學生不但把兒歌的內容背熟了,而且還練習了口語表達能力。好的方法能夠激發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低年級尤為重要。興趣是靠方法提升的,方式方法看起來是表現形式,但要注意和兒童的心理需求和年齡特點相吻合,要抓住兒童善于表現的欲望然后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還有很多老師運用“開火車”的方法進行朗讀詞語,這是低年級詞語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方法。把很多枯燥的學習活動加上游戲的元素,極大地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孩子愛玩的天性。這樣的例子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比比皆是。提升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每一個任教低年級老師在教育教學中一直要認真研究和重視的。
習慣是學習語文的關鍵。
一個人的學習習慣,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關乎到整個小學階段和一輩子學習成效。關于習慣,好多人喜歡講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好行為形成好習慣,好習慣形成好性格, 好性格決定好命運! 實踐起來,并不是危言聳聽,孩子的成長是由許多細節組成的,在智力水平相近的情況之下,追根溯源,一個人的成就大小,由習慣而成。落到學習的層面,尤其是對剛剛進入校園學習的孩子而言,學習習慣的養成尤為重要。對于低年級孩子而言,好的學習習慣要比知識本身更加重要。
在低年級教學中,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對老師的要求相對中高年級要高。在語文課堂里,有老師用誦讀古詩詞的方式進行組織教學。如進行完一個教學環節、接著下一個教學環節時,教師隨口吟出一句古詩,孩子接下一句。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學習習慣,既復習了學過的知識,又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坐好或準備。這樣把語文課的“語文味道”加重,連組織教學都用上了詩詞。
其實,在語文課堂上,就語文學習本身而言,比如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善于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等這些學習習慣都是從低年級開始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方法是學習語文的捷徑。
無論是孩子學習語文的方法,還是教師教授知識的方法對孩子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養成,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就孩子本身來說,大聲朗讀的方法是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我國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對讀書就有過非常精辟的見地。他說:“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復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可見大聲朗讀的重要性。
從教師傳授知識的技巧層面,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的發展,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的應用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師在教授詞語教學時,運用“摘蘋果”的動畫方式進行比賽,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好的方法是為提升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服務的。
總之,就興趣、習慣、方法這三個詞而言,并無主次之分,都很重要。如果一定要分個高下,那么, 興趣第一, 習慣次之, 方法最后。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