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自古便人文薈萃,庠序繁盛。如今,蓄勢待發的番禺教育更迎風而上,于2010年提出了“上品教化,首善番禺”的構想,大力推進“嶺南校園文化建設工程”。
一、參與式教學的成效
教師教育觀念的真正來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師實踐經驗的升華,是教師課堂生活的新感悟和教學反思的新變化。在我校推行參與式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教育觀念的變化體現在課程觀、教學觀和教師觀的改變。參與式教學中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傳授者、接受者,而且成為了課程的主動參與者和開發者,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在參與課前預習或參與課堂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形成生成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突破重難點。參與式教學使教師從“傳道”、“授業”、“解惑”走向“教學相長”,改變了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再次,參與式教學倡導教師從“講學”到“導學”地位的轉變,課堂上教師的“教”的真正讓位于學生的“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直接參與者,過去由于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學生的學習相當被動,只重視課堂上知識的獲得,忽略了思想道德素質、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通過參與式課堂教學改革,教師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心理,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學生積極參與,敢于實踐,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不再只是局限于知識的汲取,更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如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心理調節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學生的學習理念發生了根本變化。
二、問題與對策
1.問題
思想遲滯,教育觀念傳統保守。二十一世紀是知識創新的世紀,也是創新教育大展宏圖的世紀,因此,開展素質教育是學校培養創新人才的必然要求。然而,素質教育正遭遇全社會普遍對“應試教育”的病態式追捧,在升學壓力仍舊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很多教師無法轉變觀念,為保證升學率,“穿新鞋走老路”,無法突破舊觀念、舊模式,思想遲滯,教育觀念傳統保守,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甚至對課堂教學改革有一種莫名的抵抗情緒。在教育實踐中,有些教師雖然看到了課堂教學改革給學生帶來的變化,但在日常的課堂上仍然使用陳舊的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忽視對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主性的維持,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各種公式化的活動安排。教師思想的禁錮和停滯不前,使教師難以在專業水平上有更大創造力和更高突破,教學質量難以保障。思想遲滯,教育觀念傳統保守是影響課堂教學改革深入推進、提高現代學?;A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舍本逐末,過分追求課堂形式。基于學生能力培養的參與式課堂教學改革鼓勵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但是有些教師理解片面,過分追求課堂形式,出現了如以滿堂問取代滿堂灌、以漫無邊際的討論取代獨立思考、以課堂表演取代思維參與、以巴掌贊歌取代中肯評價等現象,甚至認為單純的課堂熱鬧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過分追求形式的課堂缺乏實質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缺乏有價值的知識生成、能力培養。這類課堂不但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無法突破重難點,而且還助長了學生對問題不作深入探究、不愿仔細傾聽的惡習,甚至可能使學生形成在學習上淺嘗輒止的浮躁個性。這樣的課堂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有勇于表現,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優點,卻缺乏扎實鉆研,專注于問題獨立思考的良好品質。
照“案”宣科,課堂缺乏動態調整。我校注重編制與參與式教學相匹配的學案設計,要求教師設計的學案,可以指導預習、用于課堂教學。但是有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只是在執行既定學案,照“案”宣科,缺乏對學案自覺的動態調整。學生上課直觀的感受是教師的授課內容只是一味地在更正學案的答案,缺乏對課本內容的深入挖掘和對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進行學習,教師對學生的認知準備了解不充分,這樣的學習和教學方式容易導致惡性循環,最終使教師無法高效實現教學目標。
2.對策
引進專家指導,汲取先進理念。教師對教學行為的判斷,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需要先進理論與先進經驗的引領。專家、教研員都是良好的資源,為了打磨課堂,學校充分利用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的專家資源,成立專家指導團隊,專家教授親臨課堂指導,同時邀請市、區教研員不定時到校指導,著重對教師日常課、展示課、校本課進行全方位的專業指導。定期舉辦講座,隨時推門聽課,與教師及時交流溝通。
制訂考核標準,激發教師動力。為了更好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激發教師動力,我校建立了獎懲分明的考核機制,逐步探索了一條適合我校實際的工作量考評辦法,通過制度的導向作用,引導教師向著更好地服務于學??傮w目標的方向努力。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教師自主評價、教學過程評價、經驗總結評價、激勵性評價為主的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引導教師追求專業發展。圍繞學校發展總目標,將各級目標管理評價與教職工績效考評相結合。如實行考勤制度改革,定期公布考勤情況,及時總結,表彰優秀;對在教學、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及時表揚,樹立模范。逐步實現工作績效與職稱評聘、工資待遇掛鉤,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形成積極向上、創先爭優的良好風尚。
深入推進課改,打造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可以說,高效課堂的打造,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奮斗目標。對學校而言,追求有效教學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為了落實教學的中心地位,保持教學的有效性,學校多次召開小組建設、學案編寫經驗交流會,開展科組、備課組以及校級、區級研討課,不斷總結積累教改經驗,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學校鼓勵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鼓勵教師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鼓勵教師敢于突破,對于知識的教學,不一定只是局限在教室里,可以用多種方式多種環境適時適地地進行教育。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