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的評價要求從七個方面都能做到:目標、內容、活動、素質、效果、學法及特色。那么,如何才能上出高效的語文早讀課呢?
一、明確早讀的目標
沒有明確的早讀目標任務,學生沒有壓力,早讀就不會有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學期初就制定出本學期切實可行的計劃,進而分解到每周每天的早讀課上落實、循序漸進,要形成一個完整的朗讀體系。目標定得過高,就會使學生產生焦慮的情緒,進而挫傷了他們積極性。目標定得過低,就不能激起學生的興奮,同樣會削弱了他們的積極性。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也應有不同的要求;對于部分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
二、豐富早讀的內容
現階段語文早讀的內容當然主要還是以教材為中心。大部分學生除了讀教材要求背誦的古詩詞和課文外,其它就不知道讀什么了(即弄不清楚早讀課要讀的重點在哪兒),看別人讀什么,他就讀什么,有的甚至亂讀一通。早讀課應該是語文課堂的延伸,高效的早讀與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是相輔相成的。學生除了讀要求背誦的古詩詞和課文外,還應通過早讀來預習課堂教學的內容,促進學生的思考,提高上課時的效率。如《列夫·托爾斯泰》這種篇幅較長的文章,教師講授新課前就應當指導學生進行選擇性的讀,比如專門找出描寫列夫·托爾斯泰外貌的語段讀,或找出描寫列夫·托爾斯泰眼睛的句子來讀。學生們通過教師的指導,有選擇的進行朗讀后就已經對文中的人物有了較深的理解,這對語文教學課堂中對話的有效進行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三、靈活早讀的形式
從早讀的形式中求語文早讀的高效。如果每位語文教師要求學生用心大聲讀三十分鐘,相信很多學生都做不到。即使有一部分學生能夠堅持下來,真正能記住的知識也是少之又少。因為這種持續時間長、枯燥單調的朗讀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這樣就要求下班的教師要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在形式上追求多樣化,從而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在一節早讀課中可以用集體朗讀、個體展示、分角色朗讀等方式進行,在不同的文本中也要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在教師的實施過程中主要有以下的幾種方式:
第一種:教師(或學生)范讀、領讀。教師不能光是要求學生讀,自己得做表率,凡是要求學生背誦的課文或古詩詞,教師先要示范背誦;要求學生讀出情感,教師自己先要聲情并茂地讀出情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群起效仿。
第二種:分角色朗讀。這種方法特定適用于哪些表演色彩濃郁、角色性格分明的課文(如小說、戲劇)。此種朗讀表演,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學生興趣高漲,積極參與,整個早讀的氛圍熱烈。如果再加上學生進行點評,相信效果會更好。
第三種:競賽朗讀。競賽讀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個人對個人,小組對小組,男生對女生,也可以展開擂臺賽。比如一節早讀課開展“比一比、賽一賽、看一看哪一個小組背得快” 的活動,每一組通過背誦的學生,依次到黑板上簽名登記,看哪一個小組的通過率比較高。早讀結束,教師要及時評比。
當然,方法還有很多,目的是要讓學生全身心投入朗讀,在朗讀中領略早讀的樂趣。這樣既豐富了早讀課的內容,又活躍了早讀課的氛圍。
四、加強早讀的管理
早讀課不同于課堂教學,它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和課外知識延伸的重要陣地,知識的容量與密度明顯小于課堂,形式不像課堂教學那樣規矩嚴格。但它能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增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默契,在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對于早讀來說,好的組織管理是體現早讀價值與吸引力的重要保障。語文教師是早讀課的一個重要管理者,因為教師對學生所讀的內容比較熟悉,學生朗讀的對錯、語調、情感等可以隨時進行指導和糾正。如果讓學生放任自流地讀,那么后果是學生根本不知道讀什么,怎么讀。對于早讀的效果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教師也會在學生中失去了威信。我教兩個班的語文,不能兩個班級的早讀課都能兼顧到,只能來回看看,所以每個班都由語文科代表協助老師進行組織和監督,這樣既幫助教師組織好早讀課,又督促了其他同學,對自己本身也是一種提高。另外,高效的語文早讀課對課堂教學有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