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學期的教學,就是我愉快的數學之旅。在教學中,我和學生們一起探索知識,戰勝難題,收獲碩果。在一系列的教育和學習中,我和我的學生都深深地體會到:鉆研了數學難題,增強了邏輯推理能力,抽象了概念,豁達了人生,和諧了氣氛,嚴謹了態度,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數學美的魅力。
數學美之一:增強邏輯性,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科目,數學在中小學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其實,學生學好數學,除了學習一定的計算和證明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譬如,班中林樹等幾位學生最近在宿舍中總是丟失財物,就在他們打算去告訴老師的時候,林樹靈機一動,說:“兩天前我丟了50元,我看小偷應該也花得差不多了。他一定又在想辦法找錢了,我們就來個請君入甕。”接著,拿出一張一百元和一張紙,將現鈔的編號記在紙上,再把現鈔放在經常丟錢的位置。然后幾個人鎖上門,到樓下小賣部附近玩耍。不久,果然看見小東去了宿舍后就到小賣部買零食。當他付款時,林樹他們馬上上前,從小賣部的阿姨手中借過來較對,正是那一張已登記編號的一百元。林樹讓小東向阿姨退了貨,拿回這張鈔票,一起去見老師。真相大白,小東承認了他的過錯,向林樹他們道歉,并表示愿意悔改,更佩服林樹的足智多謀。
聽了這件事情后,同事對我感嘆道:“沒想到學習成績不怎么樣的林樹同學思維能力還不錯,多虧他觀察入微,思維敏捷,才破了案呢!”我微笑地告訴她:“林樹同學很喜歡思考問題,邏輯能力很強,別的科目成績一般,但數學拔尖。他常常說做數學題能鍛煉腦力,提高思維能力,他就是要借此提升自己的推理能力,做當代的‘福爾摩斯’呢!”
是的,數學之美,在于它鍛煉了思維,強化了邏輯,提升了能力!
數學美之二:高度抽象性,營造了團結和諧的氛圍
數學概念是現實生活中具體事物的空間形式或數量關系的抽象。直線、平面或者球體等的立體圖形,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它們的實物原型。如:拉緊的繩子是直線,一池平靜的水面可看作平面,地球是個球體……
個子高大的數學迷王炫和同學在課間打鬧玩耍,總是讓著別人,處于下風,和他要好的同學著急說:“不能白挨打了,快出手啊,你打得過他們的!”王炫總不介意地說:“沒事,咱們鬧著玩。我怕出手重,傷了同學。再說,同學之間是不能記仇報復的。說白了,咱們都是些不規則的立體圖形生活在地球這個大球體之上,人與人之間何必互相結怨或報復呢?”你看,如果大家都像他這樣抽象了概念,淡化了恩怨,豁達了人生,世界必定和諧多了。
君不見,課余或自習課上,三五成群討論問題的小組中,討論數學問題的小組是最多的。在他們之間,有成績相當的競爭對手,有競爭激烈的班干候選人,有保密技巧的學習高手,一旦討論數學問題,他們就會變成一群好友,各抒己見,毫無保留,只求尋出解決的方案,多方交流,反復探討,試圖找出最佳解法。此時,在這群為討論某個數學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的同學們心中,數學討論第一,成績或其它為次。
所以,數學之美,在于它豁達了人生,促進了交流,和諧了氣氛!
數學美之三:絕對嚴謹性,成就了一絲不茍的態度
數學理論都需要通過邏輯推理才能推導出,這就是數學的嚴謹性。判斷一個數學命題是否成立,需要利用題干提供的條件,再運用相關的知識才能圓滿地解決。因此,我總指導學生一定要認真看清題干的要求和所滿足的條件,進行嚴謹的推理,要做到每一步都有根有據,滴水不漏。
時間長了,鍛煉久了,我的學生們也養成了一定的嚴謹態度了。他們不但做數學題如此,辦事也想得嚴密周到。但凡我布置一項任務,數學科代表張豐就能分工好,把任務落到實處。一次,我急于要去開會,不能全面檢查作業,就布置張豐去檢查。開完會回來,張豐已經把結果向我報告了。我問:“都檢查了嗎?有沒有漏了誰?你是如何在這么短的兩個課間(共20分鐘)時間內全面調查的?”張豐說,他將全班四個大組(每組16人)細分為4個小組,即每小組4人,指定一位能力較強的同學為小組長檢查其它3位同學(有的還包括大組長或科代表本人),在把結果反饋給大組長的同時,小組長也把作業拿給大組長檢查,這樣大組長就掌握了全組同學作業的完成情況,四位大組長再把情況匯報給張豐,張豐就這樣完成了任務。我稱贊他想得周全。張豐不無得意地說:“呵呵!這多虧這一年來的數學學習,使我這個以前的馬大哈也養成了一絲不茍和滴水不漏的工作態度啊!”
可見,數學之美,在于它啟迪了思維,注重了細節,嚴謹了態度!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