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理科融合可促進復合型人才培養
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注重教育中的文理兼修,但是如今的文理分科卻打破了學科之間的聯系,造成了知識的脫節,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各個學科之間都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互為基礎,相互影響。為了培養面向未來的綜合性人才,我們必須推進文理科的融合。
1. 文理科融合互補性可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教育界對文理科融合這個問題的探討至今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層次。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步,文理科融合已成為教育界高度關注和重視的課題。高中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教育階段,是學生形成世界觀和價值觀最為關鍵,最為重要的時期,高中階段學生不需要對知識進行深入的研究,而是需要全面接觸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將來進入大學之后的專業化學習打好堅實而且平衡的基礎。
一個完整的人既需要用科學發展的觀點分析辯證事物,用實事求是的思想和精神看待事物,同時又要具有人文思想情懷,從文化的角度解讀人性的思想和光輝,從柔軟的角度解析世間萬物的由來去往。知識固然重要,但思維的形成卻更加珍貴,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講,知識是構成思維的材料與骨肉。知識使思維豐滿,思維則撐起知識的條理。因此,文理科融合能夠增強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既能夠從理性的角度分析事物,又能夠從人文的角度解讀問題。
錢學森教授也曾指出,“科學與藝術是相通的,人為實行文理分科,對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有百害而無一利”。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真正的人才,在歷史上學有所成,術業有專攻的成大事的,都是文理兼修,全面發展的雜家。文理科之間具有極強的互補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正是要好好利用這種互補性,才能夠真正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2. 文理科融合教育方式培養更多優秀復合型人才
我們一直強調的是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的綜合型的人才,但是如今我們普遍看到的一個現象是:在高中,學生經過過早的分科之后,文科學生會丟棄自己的理科課程,甚至丟掉最基本的生活中常用的理科知識;而理科學生的情況反之亦然,只知埋頭試驗和演算,完全拋棄了自身的人文修養。文科與理科被分科制度劃分為兩個對立的不相干的領域,為文理科的融合加大了難度,不利于培養創新性人才,培養文理兼修優秀全面的復合型人才。
古今中外,大凡卓有成就者都具有廣博的知識和各方面的才能,并且從當今的社會現實來看,隨著國家的發展以及與世界的接軌和融合程度的加快,社會的進步將需要越來越多的綜合性復合型人才來推動,而且這也是文理學科之間加速融合與滲透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技術應用中的文理科融合體現
關于信息技術教育的文獻資料大部分都是對文理融合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的研究。信息技術對文理學科教學影響涉及面很廣很深,有別于計算機媒體對教育產生的直接影響。信息技術教育不是僅僅注重教學的具體理論和方法,更加重視的是教學涉及的課程內容,不同的文理學科將有不同的深度與廣度。
1.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
推動信息技術與文理學科教育的融合,鼓勵文理學科在教育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入文理學科教學之中,這是國家對于現代教育的要求,同時也證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育是當今課改的基礎。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手段,可促進教學信息再現,提高教學質量。信息技術是一種學習工具,能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延伸學生的思維廣度深度。
2. 課程內容體現文理融合
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技術,涉及文理學科各個領域,對文理學科教學內容也有相應影響。比如在英國的科學課中,有連接溫度等探測器到計算機上的實驗;在藝術課上,有通過改變顏色,增加變形或特殊效果,加工制作數字圖像的實驗。這些教學內容中均融入了信息技術課程知識。將信息技術融入不同的學科和課程內容之中,能夠讓學生明確信息技術的內涵,這也是信息技術與文理課程融合重要內容的體現。
3. 信息技術是實現文理科融合的通道
每一個學科都有其固定的特點,對于學生能力的要求也是多樣且不盡相同的。語文教學是各個學科的基礎,培養學生的人文思想,數學則鍛煉學生的思維縝密程度,物理與化學關系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學中要根據文理各學科的特點,在信息技術課程上充分體現文理科融合的思想,發揮出信息技術促進文理學科間的相互融合與滲透的作用。信息技術在教學教育中的應用,既是技術、工具,又是使學生綜合運用其他學科知識的橋梁。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