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瑟瑟的寒風中,福建省普教室組織我們一行近十年全國或華東六省一市賽課中獲獎的二十多位老師,前往美麗的西子湖畔觀摩浙江省十年課改課例展示會。一份期待,一份向往,一份希望,翹首以盼的等待終于成行。四天半中,展示會共安排二十五節展示課、七場的點評講座及兩場晚間的研討,我們累且快樂著!
蕩氣回腸的開幕式
一曲《小數浙江》激情燃燒地拉開序幕,那樣扣人心弦而余味悠長。“點線面體,描繪大千世界;加減乘除,演算無限蒼穹。符號迷亂了雙眼,數字羈絆在心頭;歲月變遷,癡情不改。”音樂是最好最美的語言,詮釋了浙江教育人執著的情懷和堅定的信念,也折射出一群小數人簡單幸福的追求!
會場上,一副別致的對聯深深地吸引著我——“簡約樸實高效渾然天成 磨礪雕琢錘煉蕩氣回腸”。我想這十六字是對浙江小數人在平凡簡單的教育生涯中孜孜以求、刻骨銘心、矢志不移追尋的詮釋,沒經歷風雨怎見艷麗的彩虹!三千多人的會場,屏聲凝息、坐無虛席,這足以見證其魅力所在!
主持人“十年文化,十年經典,十年磨礪,十年征程”的娓娓道來,一個個熟悉面孔的回眸,雖飽含滄桑,青春不再,盡顯練達和成熟,但笑容依舊,樸素依舊,燦爛依舊。前輩們的樸實淡雅的鋪陳,宛如家長里短的敘述,無一絲刻意的奉承和沾沾自喜,那么平實而淡泊地渲染一群人的幸福!
精彩紛呈的課例展示
本次共展示課例二十五節,從參與人員的結構來看,有長期從事理論研究的教研員,有管理崗位的校長、書記、主任,有堅守一線的教師,不同領域呈現不同層面的引領,也展示出不同的風采和景致。
教研員在課堂中能大膽嘗試,敢于挑戰,給人煥然一新之感,更讓所有觀課者為之震撼!但教研員高屋建瓴的引領給一線教師帶來驚喜艷羨同時,也讓他們望而卻步,畢竟現實教學中還是存在他們不可逾越的約束;作為管理層面人員的課堂則顯磨礪之工,四平八穩、步步為營、瞻前顧后、運籌帷幄,展示他們厚實、扎實、樸實的教學之功底,更凸顯他們對杏壇的無限眷念和不懈的情結,但偶爾不經意之間也閃現對專業的荒蕪所帶來的課堂臨時生成教學機智的無奈,更讓人遺憾的缺少對文本的深度思考! 而耐人尋味的課堂展示則當屬一線的教師們,猶如一曲華彩的樂章,或平緩,或激蕩,或芬芳,或素雅,或華麗……一曲曲粉墨登場,余味悠長,來不及細細品位,只能淺嘗輒止的瀏覽,更談不上消化。但浙江小數人的務實、堅守、熱情、孜孜以求的精神感染著我們一行,讓我們目不暇接。每一節課例的“前世今生”都蘊涵著一個個艱辛探究的故事,也浸潤著她們一路跋涉的足跡,更釋放出她們對課程改革的理性思考。不時也流露著前行中的彷徨和糾結,閃現著對文本解讀的不解和躊躇,以及對職業生涯的倦怠和靜默地守侯。
品課如品酒,教研員的課例猶如一杯醇香的烈酒,入口難,其味辣、嗆、澀,但細品之后,滿齒留香,浸人心扉,讓人魂牽夢繞;而管理者們的課例,宛如色澤誘人的紅酒,入口柔,妖嬈而不媚俗,清艷中見高雅;一線教師們的課例,像家釀的米酒,入口清淡,但數杯之后,不知不覺陶醉其中!
酸甜苦辣的磨課心路
有人問一節課究竟要備多久?答曰:一小時;一天;一周等,但浙江小數人卻認為一節課的磨礪要用一輩子,即使一輩子也無法見證其真諦!她們把磨課當作一種樂趣,一種分享,一種傳承,一種歷練,一種碰撞,一種幸福!她們享受這種過程中的練達和愉悅,享受這種過程中友誼純美和瘋狂!
“尷尬一陣子,幸福一輩子”是浙江小數人中盛傳的一句名言,之所以盛傳,我想這應該是多少位教師一路磨礪的心聲,亦見證了多少位名師刻骨銘心的足跡,也浸染幾代前輩專家的一路風塵和嘔心瀝血,更是浙江人豁達情懷的綻放!無法想象一群人對如此簡單又單調的職業的堅守和瘋狂!
浙江的一位名師的肺腑之言一直回響在我的耳邊。在試教的過程中,由于時間緊,任務重,面臨的賽事規格高,加上心之切,勞累過度,導致課堂試教一再失常,屢試屢敗。教研員的毫無顧忌的批評和指責,使其越發顯得笨拙,氣得教研員將她趕下臺,示范給她看。那時的她只是一味的走教案,無法真正的做到用教案,更別談活用教案。教研員備課的意圖到執教者理解和應用畢竟還有一段時空的距離,因此往往課堂此時會處于游離狀態。這時只有經歷一次次試教,一次次碰撞,一次次交流,才能深諳其中之意,其中之精髓。正是經歷這般脫胎換骨的雕琢,猶如鳳凰涅磐般重生,終于不負眾望,拿下了一等獎!“一等獎”是一種光環,一種榮耀,亦是見證一種實力和功底!但背后孕育著多少辛酸和汗水,飽含著多少期許和熱望,更凝聚著前輩們的多少鼓勵和涓涓之語!我想,更多的教育人不僅僅是期待一份榮耀,而是更愿與同伴、前輩們分享一路跋涉中所飽覽的旖旎景致以及共同奮斗的記憶!
如火如荼的教研印記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教研。浙江教研的印記,如其山水般厚重而雅致,又不乏其靈秀和溫情。從概念教學等領域逐個鋪開,到集中力量攻克疑難問題,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有效。教學研究始終堅持追求以人為本,課堂追求和諧的師生關系及深厚的文化底蘊,猶如西湖之水盡顯精致靈動之美。浙江的教研遠沒想象中那么華麗,而是自然、真實、靈動的。課伊始從簡單入手,沒有太多的新奇和訝異,沒有扣人心弦的情景導入,只見水到渠成的教學資源的整合,淋漓盡致的開發應用,平中見奇,細中見意,無中見有,細細的咀嚼,猶如一杯香茗,起初淡雅,但余味醇香中絲絲清甜而來。
浙江教研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很遠”。是的,一句簡單的共識,卻折射出浙江小數人的高瞻遠矚的見識和卓越的團體精神,更見證了引領人的睿智和氣度。他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成長和進步,而是一群人的優秀和幸福,更是一方教育的人杰地靈!
“讓一次活動牽動一群人幾年的研究”的愿景策劃,我想“千課萬人”的魔力就足以見證其奇跡。大江南北,全國各地的教育人,翹首以盼,慕名而至。每一次活動都安排滿滿的行程,連夜晚也不放過,但身心疲憊之時,收獲了激動、喜悅和快樂!一場看似簡單的教研活動卻呈現如此活力和生命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浙江教育之所以走在全國的前列,之所以備受關注,之所以引領朝流,之所以枝繁葉茂,正是因為有像斯苗兒、張天孝老師等熱衷于教育的人矢志不移、誨人不倦的堅守和追隨,一個人,一輩子,一件事的癡迷和專注,才綻放出浙江教育之花的久遠芬芳。
忙中偷閑的蘇杭品鑒
每一次差旅之行,再怎么忙碌,總不忘忙里偷閑的去品味城市的景致,分享其美食的精髓,我想,這是對自己忙碌的日子最好的犒勞和獎賞。杭州,我們無法考究是因為西湖而盛名,抑或是西湖因杭州而揚名,時至今日,她們相得益彰的依存和烘托,足以渲染這座城市的唯美和精致的格調。蘇軾詩詞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狀濃墨總相宜”,就把西湖的美真實而未加修飾的比擬。而我更關注這座城市的格調,整座城市建筑從布局、規劃、色系、風格等都呈現匠心獨運的構想,無論是城市公園的美化,亦或公交車站的工藝,乃至路邊垃圾桶的安裝,都有著精心的設計和細密的用心。
“外婆家”在杭州一直風靡,美食的別致和價廉物美,以及店家裝修格調的雅致,無懈可擊之外,更讓人神往的則是她的店名——外婆家。在每個人的童年,外婆家應該是充滿溫暖記憶,蕩漾著單純和美好,無拘無束的家園,尤其是外婆家的美食,更是夢中和記憶里最甜蜜的回憶,為此每次杭州之行從不忍心錯過!
在杭州,暮色時分總喜歡徜徉在大街小巷,或漫步于城市公園,似乎在找尋一些我感興趣的事或物,有時覺得她離你很遠,偶而又覺得很近很近。驚嘆于在這樣的城市中心能讓大片大片的綠色有一席之地,而且修剪得那么整齊,設計得那么雅致。一路上市民面對我們的詢問,不厭其煩中依然謙恭得體。盡管暮色下鍛煉的人們行色匆匆,但內心則氣定神閑、波瀾不驚,訝異于是什么成就如此之氣度與平和?人們常說,山水怡情,或許這里山的厚重和凝練予之以氣度,水的靈秀和純美予之以平和;還有說法,聚日月之精華,汲天地之靈氣的人類特別地靈秀和清明。人杰地靈的福祉,亦本該如此!
蘇州,早聞名水上之城,東方的威尼斯,她的唯美、古樸、典雅的園林建筑,一直心存向往……蘇州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迄今為止古址及建筑風韻維護最為完善的城市。曾經的繁華和輝煌依稀可見,今日的蘇州更顯滄桑、古樸和凝重。寒山寺悠揚的鐘聲,虎丘斜塔的重整,盤門三景重現……再一次把我們帶入那靈秀、俊美、飄逸的江南,雖不見“雕欄玉砌”,但依舊“朱顏未改”。 有人把蘇州的橋、塔、巷、雨比擬為“江南四美女”。江南橋的多姿、細膩、別致,隨處可見,宛如走過歲月的少婦,清麗端莊且豐姿綽約;江南塔的夕陽下的倒影,總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起那美麗的傳說,就像一位風塵女子,眉宇之間數說著那溫情而婉約的人間佳話;那鋪滿青石板的深幽小巷,如夢如幻,似乎不遠處撐著油紙傘的丁香般的姑娘,帶著淡淡的清愁徐徐走過;最美當屬江南的雨,如夢如畫,飄渺迷人,靚麗且綿綿溫情,讓人油然充滿神往和追憶!
蘇州人的溫情、綿軟、精細這種特質,想必一定源于她得天獨厚的天源水系的浸染,園林建筑白墻青瓦、飛檐雕梁散發著古樸、雅致、俊逸的神韻,在蘇州的景致中,我獨戀園林建筑的美。獅子林,在暮色飄逸而下的時分,我們紛至沓來。雖顯匆忙,但沉浸于這別致典雅的園林,心緒莫名其妙地寧靜。慢慢地品,細細地嚼,每一處都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無不彰顯主人脫俗的雅趣和博聞學識,更綻放其軒昂的氣度和厚實家勢,也靜悄悄地散發出主人無奈落寞的淡泊出世的情懷!品城市亦如品人,人的精氣神藏在眉宇之間,而城市的神韻則凸顯在建筑的氣度、格調和品質之中!
四天的行程,我無法參透其中的精髓,只想借助聊聊數語,與同行們分享所思所感,唯愿在教育生涯走過的歲月中,留下回眸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