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三尺講壇,身未動,心已遠。
這就是夢想!
曾幾何時,“夢想”變成一個極度奢侈的詞。為一個席位,為一間蝸居,甚至為一個小小的排名,我們是怎樣地掙扎,怎樣地拼個你死我活。
誰敢有夢呢?生活是那樣的沉重。從路燈到臺燈,仿佛與太陽和月亮絕交;誰配有夢呢?從家門到校門,使命與責任填滿生命的每一道溝壑。
這就是中國人嗎?胼手砥足,刻苦耐勞,創造五千年輝煌,卻唯獨沒有夢。中國人怎么會沒有夢想呢?只是那夢已丟在遠古的洪荒——在夸父的鄧林中,在精衛的啼聲里。
2013年春天,一聲春雷炸響:我要夢想!我要一個中國夢!
啊,夢想,一個嫩黃色小雛,一個翠綠色的芽苞,在我們那顆長滿皺摺的心房蠢—蠢—欲—動!五千年的夢復蘇了!幾十年前的夢復蘇了!民族的夢連著我們的夢。一剎那,所有的久遠的記憶都被喚醒——那個春雨潸潸的早上,我們打一把小黃傘上學;那個蝴蝶翩翩的午后,我們坐在秋千描繪大學的燈光;那個天河橫際的夏令營之夜,我們夢想駕著飛船訪問月宮……是的,我們都曾經有過夢想,我們曾經在叫做“童年”的那片青青草地上放飛夢想的風箏。
有夢想多好啊!有夢想就有希望,有夢想就有行動,有夢想就有成就——美洲大陸的發現,羅浮宮的建成,神舟九號的翱翔,人類每一項偉大的成功都和夢想相連。
呵呵,身未動,心已遠,乘著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讓我們的夢想也飛翔吧——也許我們的夢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因為老師的夢里總是有學生的影子:澄黃的校車把孩子安全地送達校園;操場上響徹的是無憂無慮的笑聲;那些曾經被課業壓迫得暗淡無光的年輕眼睛里,又重新閃耀玫瑰般的夢幻色彩;中國學子不僅在國際奧賽奪冠,創新能力也不遜風騷,中國創造也能在全球風靡……我們更是夢見三尺講壇,讓美麗校園變成了“造夢空間”,老師們都成了“造夢工程師”,造復興的夢,造回歸的夢,造創新的夢……
暖暖春陽下,心走得更遠,因為夢想已經飛翔,帶一顆躍躍欲試的重新年輕的心,飛得更高更遠。